高度抗治疗性抑郁症患者情绪处理偏向的神经机制研究

高度抗治疗性抑郁症患者情绪处理偏向的脑机制研究 背景介绍 抑郁症(depression)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且严重影响个人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之一。根据Beck的认知模型(Beck’s cognitive model),抑郁症的发展和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与信息的偏向性获取和处理有关。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认知领域(例如感知、注意和记忆)中普遍存在负面偏向。例如,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将中性面孔解释为悲伤面孔,将快乐面孔解释为不快乐面孔。理解这些情绪刺激处理过程中的偏向性神经机制对于预测、检测和治疗抑郁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尽管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在处理悲伤面孔时杏仁核反应增强,而在处理快乐面孔时反应减少,但这些研究大多采用了高空间分辨率但低时间分辨率的方法或相反的低空间...

基于信息的经颅磁刺激中-外侧前额叶皮层干扰情绪处理期间的行动目标

摘要 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情绪事件的情境感知和目标导向反应对于适应性功能至关重要。在行为和情绪调控模型中,外侧前额叶皮层(lpfc)被认为维持与目标相关的表征,从而促进认知控制。然而,这一假设很少通过因果推断方法进行测试。R. C. Lapate等人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文章,通过修改健康个体中的中部外侧前额叶皮层(mid-lpfc)功能,并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初步验证了这一理论。 研究背景 外侧前额叶皮层(Lpfc)被广泛认为在情绪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认知重评中,人们根据目标调节情绪反应时。缺乏对mid-lpfc信息表征在情绪调控中因果作用的实验证据,促使Lapate等人使用新的多变量模式分析(MVPA)与因果扰动方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