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神经元快速形态动力学的超分辨率成像

超分辨成像揭示小鼠脑内神经形态动力学的新进展:头固定清醒动物的动态观察 背景介绍 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及其功能动态是理解大脑信息处理和网络塑性的关键。然而,尽管神经元的树突棘(dendritic spines)、轴突末端(axonal boutons)和突触结构在动物学习和行为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结构在活体中的动态观测依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受限于传统显微成像方法的分辨率和拍摄速度,许多关于神经元微小结构的研究只能停留在固定组织或培养细胞层面,这限制了我们了解塑性变化如何与自然行为和生理状态相关联。 近年来,超分辨显微镜(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SRM)的引入突破了传统光学成像的衍射极限,拉近了研究神经网络超微结构与活体动态行为之间的距离。...

随机结构照明显微镜:无扫描超分辨率成像

随机结构照明显微镜(S2IM):无扫描超分辨率成像技术的研究报告 学术背景 在超分辨率显微镜领域,传统的结构照明显微镜(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SIM)技术依赖于精确的机械控制和微米级的光学对准,以实现高分辨率成像。然而,这种技术要求复杂的硬件设备和高精度的操作,限制了其在某些应用场景中的使用,尤其是在需要长工作距离或非侵入性成像的环境中,如眼科检查、天文观测或活性物质研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意大利理工学院(Ital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超分辨率成像方法——随机结构照明显微镜(Stochastically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S2IM)...

光漂白对活体秀丽隐杆线虫幼虫线粒体定量、时空超分辨率成像的影响

学术背景与问题提出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中至关重要的细胞器,参与了细胞的能量代谢、信号传导以及细胞生存与死亡的调控。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因此,研究线粒体的动态变化对于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电子显微镜(EM)虽然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但只能用于固定样本,无法捕捉线粒体的动态变化。荧光显微镜虽然可以用于活体样本的观察,但其分辨率有限,尤其是在三维(3D)重建和长时间成像中,光漂白(photobleaching)问题严重影响了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光漂白是指荧光分子在光照下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导致荧光信号逐渐减弱的现象。这一问题在长时间成像中尤为突出,限制了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动态研究。尽管已有多种方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