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偶联叶酸转运蛋白失活突变及其功能恢复补偿突变的机制探讨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遗传性叶酸吸收不良 (Hereditary Folate Malabsorption, HFM) 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肠道对叶酸的吸收障碍以及脑脊液中叶酸转运受阻。这种疾病是由于编码质子偶联叶酸转运蛋白(Proton-Coupled Folate Transporter, PCFT-SLC46A1)的基因发生功能丧失突变引起的。了解这些突变对PCFT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对于揭示HFM的病理机制至关重要。 近年来,通过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鸡源PCFT(Gallus Gallus PCFT, GPCFT)的高分辨率结构,其与人类PCFT(Human PCFT, HPCFT)具有58%的序列同源性。这为研究HPCFT的功能缺陷突变提供了新的契机。此前的研究主要依...

小分子激活剂与单PR65蛋白结合的直接观察

单分子光学镊子技术揭示小分子激活剂与PR65蛋白的结合机制 学术背景 蛋白质磷酸酶2A(PP2A)是一种关键的细胞信号调节酶,其功能失调与多种癌症和慢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密切相关。因此,PP2A的重新激活被认为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小分子激活剂(SMAPs)被开发用于直接结合PP2A的支架亚基PR65,从而恢复其功能。然而,PR65与小分子激活剂之间的结合机制及其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单分子光学镊子技术(NOTs)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MD),深入研究了小分子激活剂ATUX-8385与PR65的结合动力学及其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Annie Yang-Schulz、Maria Zacharopoulou、Se...

缺氧条件下K148位点乙酰化的c-Myc保护神经元

研究背景 本研究探讨了一种与癌症相关的转录因子c-myc在缺血性卒中后笔触周围神经元中的作用。尽管c-myc在细胞死亡与生存中的作用已被认识,但其翻译后修饰特别是乙酰化在缺血模型中的研究仍然不足。探讨这些修饰可能对控制中枢神经系统中c-myc的活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关于c-myc乙酰化的研究多局限于非神经元细胞中,本研究旨在调查其在脑卒中恢复期中的表达,以探讨通过乙酰化调节的机制。 论文来源 本文的研究成果由V.V. Guzenko、S.S. Bachurin、V.A. Dzreyan、A.M. Khaitin、Y.N. Kalyuzhnaya及S.V. Demyanenko等人在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及罗斯托夫州立医学院共同完成,该研究发表于《Neuromolecular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