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经颅直流电刺激迷走神经治疗研究 学术背景 卒中(stroke)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幸存者常面临多种并发症,其中吞咽困难(dysphagia)尤为常见,发病率在27%至64%之间。吞咽困难可导致肺炎和营养不良等严重问题,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导致死亡。传统的吞咽功能康复方法,如间接基础训练、直接进食治疗、针灸和电刺激等,效果有限。随着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和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逐渐应用于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是NIBS的一种,...

较大灌注不匹配体积与中型血管闭塞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相关

较大灌注不匹配体积与中型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相关 学术背景 卒中(stroke)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对患者和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 LOS)延长与卒中后的不良临床结果密切相关,包括医院获得性感染、胃肠道出血、出院时神经功能较差、卒中后抑郁以及残疾风险增加等。此外,住院时间延长还会增加卒中护理和康复的成本,给医疗资源和医院容量带来压力。 尽管在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LVO)中,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如卒中严重程度、卒中体积、血管内治疗类型等)已被广泛研究,但在中型血管闭塞(medium vessel occlusion, MeVO)中,这些因素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探索。MeVO占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疾病的低流量旁路手术效果

这是一篇报道首尔国立大学医院对215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病患者进行低位旁路手术的治疗结果的学术论文报告。 背景介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ICAD)是导致缺血性stroke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ICAD的最佳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旁路手术是否能改善其预后尚未定论。本研究旨在分析ICAD患者接受低位旁路手术后的手术结果。 作者单位: 论文作者来自首尔国立大学医院神经外科,Yuwhan Chung等。 研究方法: 1) 病例入选标准:2003-2022年间共1018例行低位旁路术,从中筛选出215例符合ICAD诊断标准且最佳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纳入研究。 2) 手术方式:直接旁路术44例(20.5%),直接加间接复合旁路术171例(79.5%)。 3) 术前术后管理:包括规...

对于呈现低阿尔伯塔卒中早期CT分数的卒中患者进行机械取栓的结果

对于呈现低阿尔伯塔卒中早期CT分数的卒中患者进行机械取栓的结果 背景介绍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大血管闭塞是导致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机械取栓术(MT)已成为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方法,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它在时间窗口内的效果和安全性。然而,对于存在大面积早期缺血灶的患者,MT术的获益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评估了MT术对于这类患者的疗效,结果令人鼓舞,但针对不同时间窗口患者的数据有限。 研究过程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呈现低阿尔伯塔卒中早期CT分数(ASPECTS 2-5分)的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和6-24小时内接受MT术后的结果差异。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2013-2023年间STAR(Stroke Thrombectomy and Aneurysm Re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