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麻醉病房探视在手术中的影响:TRACE随机临床试验的1年结果

在围手术期医学中,术后患者的长期临床和功能恢复情况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传统上,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再入院率和再手术率是衡量手术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患者为中心的结果,如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尽管如此,针对普通手术人群的长期随访研究仍然较少,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特定的手术患者群体中,限制了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荷兰的研究团队开展了TRACE(Routine Postsurgical Anaesthesia Visit to Improve Patient Outcome)随机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术后麻醉科医生例行查房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该研究的短期结果(30天)已发表,并未显示出麻醉科医生查...

术前立体定向放疗预防高风险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前瞻性多中心II期单臂试验(FIBROPANC)

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是治疗胰腺及周围器官肿瘤的常见手术,但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OPF)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高危患者中,POPF的发生率可高达50%。POPF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出血甚至死亡。尽管近年来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有所改进,POPF的发生率仍未显著降低。因此,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已有研究表明,术前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在胰腺癌患者中可显著降低POPF的发生率,这可能与放疗诱导的纤维化(fibrosis)有关,纤维化可以增加胰腺组织的硬度,从而减少手术中的撕裂风险。然而,对于非胰腺癌患者,术前放化疗的应用...

WHO残疾评估表2.0在检测术后长期功能残疾中的响应性

随着麻醉、手术和重症监护管理的进步,手术患者的短期围手术期结局(perioperative outcomes)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的长期结局,如功能恢复或功能障碍(functional disability)。功能障碍被定义为患者在执行日常生活基本任务或更复杂的独立生活任务时遇到的困难。尽管已有多种量表(如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测量工具)用于检测功能障碍,但这些量表通常仅适用于特定情境(如康复或骨科手术)。因此,评估术后功能障碍的最佳工具仍存在争议。 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DAS 2.0)是一种广泛用于检测术后功能障碍的量表,但其在术后1年内的响应性(re...

关于手术中营养不良评估工具诊断和预后有效性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学术背景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是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风险因素,尤其在腹部大手术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然而,目前尚缺乏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营养不良评估工具。现有的多种营养筛查工具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且其在不同医疗中心之间的应用效果也不一致。因此,确定一种在手术患者中具有高诊断和预后有效性的营养筛查工具,对于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八种常用的营养筛查工具在腹部大手术患者中的诊断和预后有效性,并确定最有效的筛查工具。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这些工具在诊断营养不良方面的准确性如何?它们是否能够有效预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不同医疗中心之间的应用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来自希腊和塞浦路斯多家医院的...

关于非常老年患者重症监护管理的ESICM共识建议

ESICM 共识:老年重症患者的处理与挑战 学术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80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very old patients)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一群体的特点是功能受损和高发复杂共病(multimorbidity),且个体间的生物和功能异质性显著增加。这些因素使得传统的循证医学方法在指导临床实践时面临巨大挑战。现有的临床研究往往排除了高龄患者,导致针对这一群体的高质量证据稀缺,医疗决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学会(ESICM)发起了一项德尔菲研究,旨在通过专家共识为高龄重症患者的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论文来源 这篇论文由来自多个国家和机构的专家团队共同撰写,包括Michael Beil(NHS Highland, UK)、Laura Alb...

基于语义和神经影像元分析揭示的域一般性唤醒证据

关于“域一般性唤醒”的神经科学研究报告 学术背景 唤醒(Arousal)是神经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大脑和身体状态的波动,通常与动机行为相关联。尽管“唤醒”一词被广泛应用,但其定义却一直含糊不清,不同教科书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唤醒是多种生物过程的抽象反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唤醒具有共同的神经基础。这种概念上的分歧使得唤醒的分类和定义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科学文献中关于唤醒的研究非常丰富(约50,000篇文章),但从未有系统性的综述或数据驱动的分析来揭示其本质。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利用大规模文本挖掘技术和神经影像学元分析方法,揭示了“域一般性唤醒”(domain-general arousal)的存在,即在不同情境(如认知任务、情感背景、从睡眠到觉醒的过渡或性行为...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的神经重症监护组织研究

神经重症监护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组织现状研究 学术背景与问题提出 神经重症监护(Neurocritical Care, NCC)作为重症医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发展。研究表明,急性脑损伤患者在接受专门团队管理的专用单元治疗时,其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尽管NCC在高收入国家(High-Income Countries, HICs)已经非常成熟,但在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LMICs),这一领域仍处于早期阶段。 显著的资源差异存在于HICs和LMICs之间,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床位、神经影像、临床实验室、神经外科能力和复杂神经系统疾病管理药物等方面的获取情况。LM...

晶体液与儿茶酚胺在食管切除术中失血性休克管理的比较: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猪模型胃导管微循环组织氧合评估

食管切除术中出血性休克的晶体液与儿茶酚胺治疗策略研究 学术背景 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食管切除术(esophagectomy)是一种复杂的手术,涉及两个体腔(胸部和腹部),手术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其中,术中出血是食管切除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解剖复杂区域(如奇静脉附近)时,可能导致大量出血。目前,针对术中出血的理想麻醉管理策略尚未达成共识,尤其是在如何维持胃管(gastric conduit)的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合方面缺乏明确指导。 胃管是食管切除术中用于重建消化道的重要结构,其灌注不良可能导致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这是食管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如...

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对大鼠脑内羟考酮递送的影响:微透析揭示脑内分布及性别特异性药代动力学

炎症对羟考酮脑部递送的影响 学术背景 羟考酮(Oxycodon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其独特的特性在于能够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主动从血液中摄取到脑部。这一过程被认为与质子耦合有机阳离子(H+/OC)反向转运系统有关。然而,炎症状态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脑部递送,尤其是通过改变血脑屏障的功能。此前的研究表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系统性炎症可以显著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而影响药物的脑部分布。然而,关于炎症状态下羟考酮的脑部递送机制及其性别差异的研究仍然有限。 本研究旨在通过大鼠模型,探讨LPS诱导的炎症对羟考酮脑部递送的影响,特别是其在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

内质网-线粒体钙稳态调控在骨骼肌萎缩中的意义

钙离子在骨骼肌功能中的关键作用及其与线粒体和内质网的交互 学术背景 钙离子(Ca²⁺)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尤其在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合(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ECC)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骼肌的收缩依赖于钙离子从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SR)的释放和再摄取,这一过程由多种钙离子通道和泵调控,如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 RYR)和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 IP3R)。此外,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也通过调控钙离子的摄取和释放,影响骨骼肌的功能和代谢。 然而,钙离子稳态的失调可能导致线粒体钙超载,进而引发线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