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抗真菌药物剂量是否足够?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抗真菌药物暴露的国际多中心药代动力学研究——SAFE-ICU研究

国际多中心研究揭示重症患者抗真菌药物剂量不足问题 学术背景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是医院内常见的严重感染,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及时且适当的抗真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然而,重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常因器官功能障碍、液体转移和伴随用药等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标准剂量无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这一问题在抗真菌药物中尤为突出,因为许多抗真菌药物具有显著的毒性风险,如肝毒性和肾毒性。因此,确定重症患者中抗真菌药物的最佳剂量,确保其既能有效治疗感染,又能最小化不良反应,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尽管已有一些关于抗真菌药物在重症患者中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为单中心...

大鼠体内通过血脑屏障的伊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递送研究

通过血脑屏障递送酶替代疗法治疗亨特综合征 背景介绍 亨特综合征(Mucopolysaccharidosis II, MPS II)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由iduronate-2-sulfatase (IDS)酶缺乏引起。这种酶的缺乏导致糖胺聚糖(如硫酸乙酰肝素和硫酸皮肤素)在细胞和组织中积累,进而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病变。尽管酶替代疗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ERT)在治疗周围组织症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但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传统的静脉注射ERT无法有效缓解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变。 血脑屏障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紧密连接形成的,能够阻止大多数大分子物质进入大脑。因此,如何将大分子药物(...

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对大鼠脑内羟考酮递送的影响:微透析揭示脑内分布及性别特异性药代动力学

炎症对羟考酮脑部递送的影响 学术背景 羟考酮(Oxycodon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其独特的特性在于能够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主动从血液中摄取到脑部。这一过程被认为与质子耦合有机阳离子(H+/OC)反向转运系统有关。然而,炎症状态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脑部递送,尤其是通过改变血脑屏障的功能。此前的研究表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系统性炎症可以显著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而影响药物的脑部分布。然而,关于炎症状态下羟考酮的脑部递送机制及其性别差异的研究仍然有限。 本研究旨在通过大鼠模型,探讨LPS诱导的炎症对羟考酮脑部递送的影响,特别是其在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

预测丙泊酚的Eleveld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的性能:预测与实测脑电双频指数的比较

在麻醉学领域,丙泊酚(Propofol)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其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和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PD)模型对于精确控制麻醉深度至关重要。Eleveld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丙泊酚PK-PD模型,能够预测丙泊酚的血浆浓度、效应部位浓度以及与之相关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值。BIS是一种通过处理脑电图(EEG)信号来评估麻醉深度的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 尽管Eleveld模型在预测丙泊酚浓度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在预测BIS值方面的性能尚不明确。特别是在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TIVA)中,BIS值的预测准确性对于麻醉深度的精确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