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降压素受体1的β-arrestin偏向性激动分子机制研究

学术背景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人体细胞表面最丰富的受体家族,也是FDA批准药物中最常见的靶点。GPCRs在疼痛、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GPCRs的药物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受体亚型选择性和控制靶向及非靶向副作用的问题。传统的正构配体(orthosteric ligands)往往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开发作用于正构口袋外的变构调节剂(allosteric modulators)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变构调节剂可以选择性地增强或抑制内源性配体的信号传导,同时提供优异的受体亚型选择性。 近年来,一类被称为偏向性变构调节剂(biased allosteric modulators, BAMs)的分子引起了广泛关注。BAMs不仅具有变构调节功能,...

SP-DTI:基于亚口袋信息的Transformer模型用于药物-靶点相互作用预测

学术背景 药物-靶点相互作用(Drug-Target Interaction, DTI)预测是药物发现中的关键环节,能够显著降低实验筛选的成本和时间。然而,尽管深度学习技术已经提升了DTI预测的准确性,现有方法仍面临两大挑战:泛化能力不足和亚口袋级相互作用的忽视。首先,现有模型在未见过的蛋白质和跨域设置下性能显著下降;其次,当前的分子关系学习往往忽略了亚口袋级别的相互作用,而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结合位点的细节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名为SP-DTI的新型模型,通过引入亚口袋分析和预训练语言模型,提升了DTI预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论文来源 这篇论文由Sizhe Liu、Yuchen Liu、Haofeng Xu、Jun Xia和Stan Z. Li共同撰写。他们分别来...

从隐孢子菌属放线菌中分离出的含苯多酮类化合物Cryptoic Acids A和B以及修饰的二酮哌嗪

从Cryptosporangium属放线菌中发现的新型苯环聚酮类化合物和修饰的二酮哌嗪 学术背景 微生物天然产物在药物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放线菌(Actinomycetes)为多种治疗性化合物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然而,近年来已知化合物的频繁重复分离成为天然产物药物发现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尝试了多种新方法,如共培养、添加次级代谢信号分子或在培养过程中施加高温等。本文作者则选择关注较少研究的放线菌属,以期发现新的化合物骨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Cryptosporangium属放线菌,该属于1998年首次被描述,目前已知有8个物种。尽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属物种中存在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的生物合成基因簇(BGC),但此前仅报道了两种...

基于构象和激活的BRET传感器对GPCR-G蛋白耦合的差异性响应

GPCR-G蛋白偶联的生物传感器差异研究 背景介绍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跨膜信号转导的重要分子,能够选择性地与由Gα、Gβ和Gγ亚单位组成的异源三聚体G蛋白结合,调控细胞内的多种信号传导过程。研究GPCR的功能选择性对于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GPCR与G蛋白的选择性偶联并不总是简单明了,不同的配体可以引导受体偏向不同的Gα蛋白家族亚型。为了研究这一复杂性,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开发多种生物传感器,用于监测GPCR-G蛋白的相互作用。然而,不同类型的BRET生物传感器可能对偶联事件的报告存在差异。 研究来源 这项研究由Shane C. Wright等人完成,论文于2024年6月18日发表于《Science Signaling》。作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