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易感γD-晶状体蛋白在天然条件下呈现部分未折叠N端结构域
人γD-晶状体蛋白变异体在天然条件下的部分未折叠中间体的研究
学术背景
人γD-晶状体蛋白(γD-crystallin)是眼睛晶状体中的一种结构蛋白,对于维持晶状体的透明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它需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折叠状态,以避免聚集和蛋白质沉积,进而防止白内障的形成。然而,一些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γD-晶状体蛋白变异体在天然条件下会形成部分未折叠的中间体,这可能导致蛋白质聚集和白内障的形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变异体的能量景观(energy landscape)及其在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氢-氘交换质谱(Hydrogen-Deuterium Exchange Mass Spectrometry, HDX-MS)技术,研究了这些变异体在天然和部分变性条件下的结构和能量特征。
论文来源
该研究由Sara Volz、Jadyn R. Malone、Alex J. Guseman、Angela M. Gronenborn和Susan Marqusee共同完成,他们分别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定量生物科学研究所。该论文于2025年2月3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上,题为《Cataract-prone variants of γD-crystallin populate a conformation with a partially unfolded N-terminal domain under native conditions》。
研究流程
1.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定点突变技术(site-directed mutagenesis)构建了γD-晶状体蛋白的多种变异体,并通过Sanger测序(Sanger sequencing)确认了突变位点。随后,他们使用标准方法纯化了这些变异体蛋白,包括野生型(WT)、V75D、W42R、V132A等。
2. 蛋白质稳定性测定
通过使用盐酸胍(guanidine hydrochloride, GdmCl)诱导的蛋白质变性实验,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变异体的稳定性。实验中,他们使用色氨酸荧光作为蛋白质去折叠的指示剂,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变化来构建蛋白质变性曲线。数据通过两态或三态模型进行拟合,以确定去折叠自由能(ΔG)和其他相关参数。
3. 氢-氘交换质谱(HDX-MS)
为了研究蛋白质在天然和部分变性条件下的构象变化,研究人员进行了HDX-MS实验。实验过程中,蛋白质样品在氘代缓冲液中孵育不同时间,随后通过快速冷冻和酶解处理,使用质谱分析蛋白质的氢-氘交换动力学。通过分析氢-氘交换速率,研究人员确定了蛋白质不同区域的结构保护程度和构象变化。
4. 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
研究人员使用全局拟合的一维Ising模型(1D-Ising model)分析蛋白质去折叠的过渡能量,并通过HDX-MS数据揭示了部分未折叠中间体的存在。他们还通过比较不同变异体的氢-氘交换动力学,提出了一个描述这些中间体在能量景观中的位置和作用的模型。
主要结果
1. 蛋白质稳定性实验结果
研究发现,野生型γD-晶状体蛋白在去折叠过程中表现出两态行为,而V75D和W42R等变异体则显示出一个中间态,这表明这些变异体的N端结构域(N-terminal domain, NTD)在去折叠过程中部分未折叠。通过Ising模型分析,研究人员量化了各个结构域和界面的去折叠自由能,发现NTD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与C端结构域(C-terminal domain, CTD)的界面相互作用。
2. HDX-MS实验结果
在天然条件下,V75D和W42R变异体的HDX-MS数据显示,NTD的界面区域表现出异常缓慢的氢-氘交换速率,这表明这些区域在部分未折叠中间体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结构。相比之下,在部分变性条件下,这些区域的氢-氘交换速率显著加快,表明NTD在变性条件下完全去折叠。研究人员将这一部分未折叠中间体命名为“埋藏界面中间体”(buried-interface intermediate, BII)。
3. 模型构建与验证
基于这些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描述γD-晶状体蛋白能量景观的模型。该模型表明,BII并不是从天然态到完全去折叠态的过渡中间体,而是从天然态直接访问的一个非天然构象。这一中间体暴露了通常在天然结构中埋藏的疏水残基,可能成为蛋白质聚集和白内障形成的起始点。
结论与意义
该研究揭示了γD-晶状体蛋白变异体在天然条件下形成部分未折叠中间体的机制,为理解白内障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结合HDX-MS和传统化学变性实验,研究人员不仅量化了蛋白质去折叠的能量景观,还识别出与白内障相关的关键构象中间体。这些发现为开发针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亮点
- 新颖的实验方法:该研究首次将HDX-MS技术应用于γD-晶状体蛋白的研究,成功捕捉到蛋白质在天然条件下的部分未折叠中间体。
- 重要的科学发现:研究揭示了NTD与CTD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在维持蛋白质稳定性和防止聚集中的关键作用。
- 潜在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为白内障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开发针对蛋白质聚集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该研究还表明,γD-晶状体蛋白的界面稳定性可以通过氨基酸突变或部分变性条件进行调节。这一发现为未来研究蛋白质界面设计和工程化提供了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