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通过上调糖酵解驱动巨噬细胞焦亡加剧溃疡性结肠炎
学术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表现为结肠黏膜的反复炎症和溃疡形成。目前,UC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免疫抑制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然而,这些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加了患者感染机会性病原体的风险,其中包括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已有研究表明,EBV感染与UC的临床症状、治疗反应、手术干预需求以及淋巴瘤风险增加有关。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EBV与UC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关联上,关于EBV如何加剧结肠炎的机制尚不明确。
巨噬细胞在UC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由炎症小体调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与炎症反应的放大密切相关。糖酵解(glycolysis)作为能量代谢的核心途径,不仅在能量生产中起关键作用,还在免疫细胞功能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糖酵解在炎症性疾病中显著上调,并可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焦亡加剧炎症反应。然而,EBV感染是否通过糖酵解驱动巨噬细胞焦亡,进而加剧UC炎症,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Chunxiang Ma、Kexin Chen、Lili Li等作者共同完成,作者团队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中心和疾病相关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论文于2025年1月21日发表在《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期刊上,题为“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Exacerbates Ulcerative Colitis by Driving Macrophage Pyroptosis via the Upregulation of Glycolysis”。
研究流程与结果
1. 临床样本分析与EBV感染相关性研究
研究首先收集了UC患者的结肠黏膜样本,通过EBV编码RNA(EBER)原位杂交技术(EBER-ISH)检测EBV感染情况。结果显示,EBV阳性的UC患者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焦亡标志物(IL-18、IL-1β、GSDMD)的表达显著高于EBV阴性患者。此外,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巨噬细胞焦亡标志物的表达与UC患者的临床疾病活动指标(如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等)呈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EBV感染与UC患者巨噬细胞焦亡的激活密切相关,且焦亡的激活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2. 小鼠模型验证EBV感染对结肠炎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验证EBV感染对结肠炎的影响,研究团队使用小鼠γ-疱疹病毒68(MHV-68)模拟EBV感染,并与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结合。结果显示,MHV-68感染显著加剧了DSS诱导的结肠炎,表现为结肠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加、黏膜损伤加重。同时,MHV-68感染上调了结肠组织和腹腔巨噬细胞中焦亡相关分子(NLRP3、IL-1β、GSDMD、IL-18)的表达。这一结果进一步支持了EBV感染通过激活巨噬细胞焦亡加剧结肠炎的假设。
3. 体外实验验证EBV对巨噬细胞焦亡的直接作用
研究团队使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和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进行体外实验,分别用EBV和MHV-68刺激。结果显示,EBV和MHV-68均能直接诱导巨噬细胞焦亡,表现为焦亡相关分子(NLRP3、IL-1β、GSDMD、IL-18)的表达上调。此外,EBV和MHV-68还促进了巨噬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分泌,同时抑制了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这一结果表明,EBV感染通过直接激活巨噬细胞焦亡,促进了炎症反应的放大。
4. 糖酵解在EBV诱导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为了探讨糖酵解在EBV诱导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研究团队检测了MHV-68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糖酵解相关基因(GLUT1、PFKFB3、HIF等)的表达。结果显示,MHV-68感染显著上调了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外,体外实验表明,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G)能够抑制MHV-68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这一结果揭示了糖酵解在EBV诱导巨噬细胞焦亡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表明,EBV感染通过上调糖酵解驱动巨噬细胞焦亡,进而加剧UC炎症反应。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EBV感染在UC发病机制中的新机制,还为UC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通过抑制糖酵解或巨噬细胞焦亡,可能有助于缓解EBV相关的肠道炎症。
研究亮点
- 机制创新:首次揭示了EBV感染通过糖酵解驱动巨噬细胞焦亡加剧UC炎症的机制。
- 模型创新:使用MHV-68模拟EBV感染,为研究EBV在UC中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 治疗潜力:研究发现糖酵解抑制剂能够抑制EBV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为U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团队还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EBV感染对其他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影响,以全面理解EBV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此外,使用原发性人类巨噬细胞(如CD14+细胞)进行验证,将有助于进一步确认EBV在诱导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不仅加深了对EBV感染在UC中作用的理解,还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一成果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