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由Linda Kachuri、Geno A. Guerra、Taishi Nakase等多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研究团队来自多个知名机构,包括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梅奥诊所等。该研究于2025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胶质瘤(glioma)是一种高度致命且异质性强的脑肿瘤,目前已知的风险因素较少。研究团队旨在探讨血液细胞指数(blood cell indices)的遗传变异与胶质瘤风险及生存率之间的关系。胶质瘤的分子亚型,特别是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状态,已被用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脑肿瘤分类系统。IDH突变型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但肿瘤易进展、复发并产生治疗抵抗。而IDH野生型胶质瘤则更具侵袭性,中位生存期仅为1.2年。
研究分为多个步骤,主要包括: 1. 研究对象:研究纳入了3418例胶质瘤患者和8156例对照者。患者根据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状态分为不同亚型。 2. 遗传数据分析:研究团队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分析了血液细胞特征的遗传变异与胶质瘤风险的关系。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方法,推断血液细胞特征对胶质瘤风险的因果效应。 3. 统计分析:研究使用了多种MR估计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IVW)、MR-Egger、加权中位数(WM)等,以评估遗传变异对胶质瘤风险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多变量MR分析,以控制多个血液细胞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4. 生存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血液细胞特征的遗传预测与胶质瘤患者生存率的关系,使用了多基因评分(PGS)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 5. 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研究还分析了血液细胞特征与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不同分子亚型胶质瘤的免疫差异。
研究揭示了血液细胞特征的遗传变异在胶质瘤风险和生存率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IDH突变型胶质瘤。这些发现为胶质瘤的免疫介导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可能对疾病管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研究还探讨了血液细胞特征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揭示了不同分子亚型胶质瘤在免疫特征上的差异。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瘤的免疫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本研究通过遗传数据分析,深入探讨了血液细胞特征在胶质瘤风险和生存率中的作用,为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