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一项关于胶质瘤治疗的研究,题为《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activable nanoprobe crosse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for immuno-sonodynamic therapy of glioma》,由Bo Li、Gengjia Chen等作者共同完成,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2024年第15卷,文章编号10418。该研究旨在解决胶质瘤治疗中的两大难题: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对药物的阻碍以及传统化疗的有限疗效。胶质瘤是最致命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患者的生存期通常仅为12-18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5%。尽管近年来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 SDT)和免疫疗法等新兴治疗手段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由于BBB的存在,超过98%的治疗药物无法进入大脑,导致这些疗法的抗肿瘤效果有限。
胶质瘤的治疗面临两大挑战:一是BBB的存在阻碍了药物进入大脑,二是传统化疗对耐药性胶质瘤细胞的疗效有限。BBB是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紧密屏障,能够阻止大多数药物进入大脑。尽管已有研究探索了通过受体介导的转胞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 Transcytosis, RMT)和吸附介导的转胞吞作用(Adsorptive-Mediated Transcytosis, AMT)来增强药物进入大脑的效率,但这些策略的效果仍然有限。特别是,基于RMT的药物递送系统由于纳米药物尺寸较大,仅有不到1%的药物能够通过BBB。而基于AMT的递送系统虽然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促进药物穿过BBB,但阳离子纳米药物在血液循环中会对健康组织和器官产生毒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表面修饰有γ-谷氨酰基团的中性电荷纳米探针。该探针在血液循环中保持中性电荷,避免了阳离子毒性,而在到达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BCECs)后,γ-谷氨酰基团会被过表达的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切割,生成带正电荷的伯胺,从而通过AMT途径有效穿过BBB。此外,纳米探针在到达酸性肿瘤微环境后,会膨胀并加速药物释放,诱导免疫反应,最终实现强效的抗癌效果。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一种能够有效穿过BBB的纳米平台,用于增强胶质瘤的免疫-声动力疗法。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GGT可激活的纳米探针,该探针在血液循环中保持中性电荷,避免了对健康组织的毒性。纳米探针的表面修饰有γ-谷氨酰基团,这些基团在到达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后会被GGT切割,生成带正电荷的伯胺,从而通过AMT途径有效穿过BBB。
研究的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聚合物合成与纳米探针制备:研究团队首先合成了酶和pH双重敏感的聚合物BEAGA2-PEG2k-PDHD,并通过核磁共振(NMR)验证了其结构。随后,通过双乳化法制备了纳米探针,该探针共封装了声敏剂ILD和免疫激动剂R848,并优化了纳米探针的配方,使其具有较高的药物负载量。 2. 纳米探针的BBB穿透能力评估:研究团队通过体外BBB模型评估了纳米探针的BBB穿透能力。结果显示,BEAGA/APOE-PDHD纳米探针能够有效穿过BBB,并在肿瘤部位积累。 3. 体内实验验证:研究团队在胶质瘤小鼠模型中验证了纳米探针的BBB穿透能力和抗肿瘤效果。通过活体荧光成像和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团队发现BEAGA/APOE-PDHD纳米探针能够有效穿过BBB并在肿瘤部位积累,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 4. 声动力疗法与免疫激活:研究团队进一步评估了纳米探针在声动力疗法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纳米探针在低频超声(Low-Frequency Ultrasound, LFUS)照射下能够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并激活免疫反应,最终实现强效的抗癌效果。
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 1. 纳米探针的BBB穿透能力:BEAGA/APOE-PDHD纳米探针能够有效穿过BBB,并在肿瘤部位积累。通过活体荧光成像和MRI,研究团队发现纳米探针在小鼠脑内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2. 声动力疗法与免疫激活:纳米探针在LFUS照射下能够诱导ICD,并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如钙网蛋白(Calreticulin, CALR)、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HMGB1)。这些DAMPs进一步激活了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s),并促进了T细胞的活化,最终实现了强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3. 体内治疗效果:在胶质瘤小鼠模型中,BEAGA/APOE-PDHD纳米探针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并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60%的小鼠在接受治疗后存活超过36天,而对照组小鼠在31天内全部死亡。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能够有效穿过BBB的纳米探针,用于增强胶质瘤的免疫-声动力疗法。该纳米探针通过GGT激活的AMT途径有效穿过BBB,并在肿瘤部位积累,诱导ICD和免疫反应,最终实现了强效的抗肿瘤效果。这一策略不仅解决了BBB对药物递送的阻碍问题,还避免了阳离子纳米药物的毒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本研究还探讨了纳米探针在其他肿瘤中的应用潜力。研究发现,GGT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高表达,表明该纳米探针可能适用于其他GGT和LDLR过表达的肿瘤治疗。
本研究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