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CD47的抗体-毒素偶联物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学术背景 癌症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核心目标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然而,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其中之一是通过表达“不要吃我”信号分子CD47。CD47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尽管针对CD47的抗体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单独使用往往不足以彻底激活免疫系统。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如何进一步增强免疫系统的反应。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策略,即将CD47抗体与细菌毒素Listeriolysin O(LLO)偶联,形成抗体-毒素偶联物(ATC),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吞噬和抗原递呈,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论文来源 本文由Benjamin R. S...

ImmunoTAR:整合性优先排序癌症免疫治疗的细胞表面靶点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的成功应用,但如何有效识别癌症特异性表面蛋白靶点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重大挑战。表面蛋白靶点的识别对于开发精准且低毒的免疫疗法至关重要。现有的技术,如RNA测序和蛋白质组学,虽然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分析这些靶点,但仍然缺乏系统化的方法来优先选择最合适的免疫治疗靶点。 为此,来自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Drexel University、BC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等机构的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ImmunoTAR的计算工具,旨在通过整合多种公共数据库的数据,系统化地优先选择免疫治疗靶点。该工...

血小板激活因子:改善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背景介绍 癌症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但其疗效仍受到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免疫抑制机制的制约。肿瘤微环境通过支持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的分化和增殖,抑制免疫反应并促进肿瘤生长。MDSCs是一类异质性细胞群体,主要包括多形核MDSCs(PMN-MDSCs)和单核MDSCs(M-MDSCs),它们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形成免疫抑制性环境,从而帮助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是一种脂质介质,在炎症和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GRIN2A 突变是预测多种癌症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受益者的新指标

GRIN2A 突变是多种癌症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受益者的分层新指标 背景介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通过调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通路,已经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了革命性进展。然而,尽管ICIs疗效显著,不同肿瘤患者之间的临床反应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识别预测ICI反应的可靠生物标志物对于开发更精准的治疗干预措施是迫在眉睫的。在现今的研究中,已有多种生物标志物被联系到ICI反应,包括免疫检查点水平、肿瘤突变负荷(TMB)、非整倍性评分、插入缺失变异和单核苷酸变异(SNV)新抗原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淋巴细胞浸润、特定基因突变和拷贝数变异(CNA)。但是,这些生物标志物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局限性。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