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群失调、中性粒细胞募集和间皮细胞间质转化促进结直肠癌腹膜转移

背景介绍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20年全球约有187万例新发结直肠癌病例,其中91.5万人因此死亡。结直肠癌的腹膜转移(peritoneal metastasis, PM)是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约5%的患者在初次手术时即发现腹膜转移,且预后极差,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5个月。目前,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手段,但复发率高达50%-90%。因此,深入理解腹膜转移的病理生物学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成为当前研究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肿瘤微环境(tumor mic...

Odronextamab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LM-2试验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学术背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尽管一线免疫化疗(如R-CHOP方案)在DLBCL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约30%的患者会在一线治疗后复发或难治(relapsed/refractory, R/R)。对于这些患者,尤其是原发性难治性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6-7个月,预后极差。因此,开发针对R/R DLBCL的有效治疗方案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T细胞参与疗法,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和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在R/R DLBCL的治疗中显示出重要潜力。CAR-T疗法虽然在部分患...

靶向CD47的抗体-毒素偶联物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学术背景 癌症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核心目标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然而,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其中之一是通过表达“不要吃我”信号分子CD47。CD47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尽管针对CD47的抗体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单独使用往往不足以彻底激活免疫系统。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如何进一步增强免疫系统的反应。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策略,即将CD47抗体与细菌毒素Listeriolysin O(LLO)偶联,形成抗体-毒素偶联物(ATC),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吞噬和抗原递呈,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论文来源 本文由Benjamin R. S...

T细胞受体(TCR)机械力调控特异性机制的研究

T细胞受体(TCR)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识别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呈递的抗原肽,从而启动针对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然而,TCR的特异性(即区分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的能力)是免疫系统有效运作的核心。尽管工程化的高亲和力TCR在增强抗原识别方面显示出潜力,但它们往往失去特异性,导致与自身抗原的交叉反应,进而引发严重的副作用。这一现象的机制尚不明确,阻碍了TCR在癌症免疫治疗和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 自然进化的TCR在动态生物力学调控下表现出极高的特异性,而工程化的高亲和力TCR则常常失去这种特异性。本研究旨在揭示自然TCR如何利用机械力形成最佳的“捕捉键”(catch bonds),并探讨高亲和力TCR失去特异性的机制。通过研究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pMHC)的...

水稻转录因子BHLH25通过感知H2O2赋予多种疾病抗性

学术背景 植物在面对病原体入侵时,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防御机制。其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在植物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氧化氢(H₂O₂)作为ROS的主要成分,被认为是植物免疫反应的关键信号分子。然而,H₂O₂如何在植物细胞内被感知并转化为防御信号,尤其是转录因子如何直接感知H₂O₂并调控基因表达,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此前的研究表明,H₂O₂可以通过氧化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Cysteine)和甲硫氨酸(Methionine)残基来调节蛋白质功能。然而,关于转录因子如何直接感知H₂O₂并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揭示水稻中的转录因子BHLH25如何通过感知H₂O₂来调控植物的多重抗病性,并探讨这一机制在植物界中的普遍性。 论文来...

FLASH放疗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CAR-T细胞治疗效果

背景介绍 脑肿瘤,尤其是儿童中的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是儿童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高风险髓母细胞瘤的预后仍然较差。近年来,免疫疗法,特别是CAR-T细胞疗法,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脑肿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严重限制了T细胞的浸润和激活,导致CAR-T细胞疗法在脑肿瘤中的应用面临巨大挑战。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是脑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免疫抑制细胞,它们通过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IL-10、TGF-β和精氨酸酶1(Arginase 1, Arg1)来抑制T细胞的活性。因此,如何重新编程巨噬细胞,逆转肿瘤免疫抑制,成为提高CAR-T细胞疗法效果的关键。...

第四代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在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耐受性和疗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对称性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患者逐渐丧失功能。尽管近年来针对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B细胞(如CD20靶向抗体利妥昔单抗)的单克隆抗体疗法显著改善了RA的治疗效果,但仍有高达30%的患者对多种免疫调节药物无反应,这类患者被称为“难治性(Difficult-to-Treat, D2T)”RA。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自体第四代CD19靶向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T细胞疗法,该疗法不仅能靶向清除CD19+ B细胞,还能分泌抗IL-6和抗TNFα的抗体,从而在局部抑制炎症反应。 论文来源 该研究由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

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在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背景介绍 食管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每年导致超过50万人死亡。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是食管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对于局部晚期且不可切除的ESCC患者,铂类为基础的根治性放化疗(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 DCRT)是标准治疗方案。然而,尽管DCRT在治疗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 CRR)仍然较低,仅为11%-25%,导致患者生存期较短。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局部晚期非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新辅助卡博替尼治疗:一项2期试验

学术背景介绍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快速上升的癌症之一,尤其在年轻患者和少数族裔中更为常见。在美国,2024年预计将有81,610例新诊断的肾细胞癌病例,其中约30%会发展为转移性肾细胞癌。对于局部晚期肾细胞癌,初始治疗通常是部分或根治性肾切除术。然而,尽管手术能够治愈许多患者,仍有约5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由于高复发率,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探索通过强化治疗来改善患者的预后。例如,术后辅助性抗PD-1治疗已被证明对总体生存率有微小但显著的改善。然而,关于新辅助治疗(即在手术前进行的治疗)是否能带来额外益处的探索仍在进行中。 新辅助治疗的初衷是通过缩小肿瘤体积,使原本无法手术的肿瘤变得可切除,或使部分患者能够接受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即部分...

癌症患者围手术期循环DNA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的关联研究

学术背景 循环DNA(circulating DNA, cirdna)近年来在肿瘤诊断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癌症的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cirdna不仅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的基因突变,还可以在治疗监测、癌症复发监测以及癌症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cirdna在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的动态变化及其来源的研究仍然较少。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手段,其伴随的组织损伤、炎症反应以及免疫细胞的激活可能导致cirdna的释放增加。此外,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在术后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并与cirdna的释放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