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42在肝星状细胞激活早期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CDC42在肝星状细胞激活早期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学术背景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多种肝病的病理过程,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cirrhosis),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在肝纤维化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健康的肝脏中,HSCs处于静止状态(quiescent state),主要负责储存视黄醇(retinoid)。然而,在肝脏受损时,HSCs被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myofibroblast-like cells),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如胶原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因此,抑制HSCs...

线粒体解偶联物抑制致癌性E2F1活性和前列腺癌生长

线粒体解偶联物抑制致癌性E2F1活性和前列腺癌生长

线粒体解耦剂抑制E2F1活性与前列腺癌生长研究报告 背景介绍 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据估计,2024年美国约有299,010名男性将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其中35,250人会死于这种疾病。尽管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是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许多患者仍然会出现对治疗的耐药性,即去势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近20%-40%的患者对现有疗法如恩杂鲁胺(enzalutamide)和阿比特龙(abiraterone)表现出先天性耐药性,而几乎所有对治疗初期有效的患者最终都会产生耐药性。 CRPC 的发展和存活依赖于细胞快速增殖所需的AT...

GCN2-SLC7A11轴协调自噬、细胞周期和凋亡并调控视网膜母细胞瘤在精氨酸剥夺条件下的细胞生长

GCN2-SLC7A11轴调控视网膜母细胞瘤在精氨酸剥夺下的细胞生长与存活 背景介绍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占所有儿童癌症的4%。尽管目前的治疗方法如化疗在某些患者中有效,但其存在多药耐药性、肾毒性及诱发继发性癌症等缺点。因此,开发副作用更小的替代治疗策略成为迫切需求。精氨酸剥夺(Arginine Deprivation)已被证明是多种实体瘤和非实体瘤的有效治疗手段。精氨酸剥夺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死亡,显示出潜在的抗癌效果。然而,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对精氨酸剥夺的具体响应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精氨酸剥夺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影响,特别是通过GCN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

调控线粒体功能以维持造血干细胞活性的新蛋白:Nynrin的作用

调控线粒体功能以维持造血干细胞活性的新蛋白:Nynrin的作用

Nynrin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口保护造血干细胞功能 背景与研究动机 造血干细胞(HSCs)是维持造血系统功能的核心细胞,尤其在应对放射性损伤等压力环境中表现出独特的适应能力。然而,常规放射治疗(RT)虽然广泛用于宫颈癌和直肠癌等疾病的治疗,但其对骨髓内HSCs的辐射损伤可能引起严重的造血毒性,包括骨髓衰竭和血细胞减少等。大量研究表明,RT可显著降低HSC的稳态,影响其长期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近年来,线粒体被识别为HSC稳态调控的关键,但其中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Zhou等人在此研究中聚焦于Nynrin这一转录因子,探讨其在HSC稳态与应激状态下的作用,并揭示其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抑制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口,发挥HSC保护功能。 研究来源 该研究由Chengfang Z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