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P1通过调节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中的氧化还原状态调控TXINP的泛素化降解

WWP1通过调控TXNIP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中的氧化还原状态 背景介绍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恶性血液疾病,其特点是未成熟的白血病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尽管近年来AML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然较低,尤其是对于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机制是当前AML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氧化还原稳态(redox homeostasis)在细胞代谢和生存中起着关键作用。活性氧(ROS)的积累会导致DNA损伤和细胞凋亡,而抗氧化系统(如谷胱甘肽和硫氧还蛋白系统)则通过清除ROS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是硫氧还蛋白(TRX)的内源性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TRX的还原酶活性来增加ROS的产生,从而破坏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

伪激酶TRIB3通过USP10介导的去泛素化稳定SSRP1促进多发性骨髓瘤进展

伪激酶TRIB3通过USP10介导的去泛素化稳定SSRP1促进多发性骨髓瘤进展

TRIB3通过USP10介导的去泛素化稳定SSRP1促进多发性骨髓瘤进展 学术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和对治疗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尽管现有的多药联合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但耐药性和疾病复发仍然是治疗中的主要挑战。因此,深入研究MM的发病机制、进展机制以及耐药性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伪激酶(pseudokinase)作为一类缺乏催化活性但具有调控功能的蛋白质,逐渐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TRIB3(Tribble homolog 3)是一种重要的伪激酶,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肿瘤干细胞性、免疫调节和自噬调控等。然而,TRIB3在MM中的具体功能和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个体间免疫细胞再生衰老差异的机制研究

随着生物体的衰老,免疫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表现为先天免疫细胞(如粒细胞)的增加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如B细胞)的减少。这种免疫系统的失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老年人中常见的骨髓性白血病和免疫缺陷。尽管所有生物体都会经历衰老,但个体之间的衰老速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的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与免疫细胞再生相关的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HSC)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理解这种个体间衰老差异的机制,有助于揭示衰老相关的生理衰退的触发因素,并为延缓衰老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造血干细胞(HSC)在维持组织稳态和再生受损细胞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HSC的功能发生多种变化,包括自我更新能力的增强、髓系分化(myelopoiesis)的增加以及淋巴系分化(lymphopoiesis)的减少。这些功能...

心脏手术中凝血因子浓缩物和输血的使用:遗传性和获得性出血障碍成人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心脏手术中凝血因子浓缩物与输血的使用:一项针对遗传性和获得性出血障碍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学术背景 心脏手术是高风险手术之一,尤其是对于患有出血障碍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和异体输血的风险显著增加。出血障碍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遗传性出血障碍如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 VWD),而获得性出血障碍则通常与肝脏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相关。近年来,凝血因子浓缩物(coagulation factor concentrates, CFCs)的使用逐渐增多,这些药物可能在减少出血风险、血栓栓塞事件和医疗成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这些药物在心脏手术患者中的使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有的研究仍然有限。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美国Premier健康数据库中的数...

血友病A患者唾液通过外源性十酶复合物触发凝血

人唾液中的外源性凝血酶复合物在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的凝血触发作用 背景介绍 血友病A(Hemophilia A)是一种由第VIII凝血因子(FVIII)缺乏或缺陷引起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表现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重型患者通常面临关节反复出血的困扰,然而,与关节出血相比,口咽部黏膜出血在这些患者中却非常少见。这种现象长期以来缺乏生物学依据的解释。同时,一种罕见的凝血障碍性疾病——FVII缺乏症在患者中表现为较多的口咽部出血。因此,了解这两种出血表现背后的机制对优化临床管理及患者教育至关重要。 最近的研究揭示人体某些体液,例如羊水、母乳和唾液中存在外泌体(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这些EVs携带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与活化的第VII因子(FVIIa...

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在化疗诱导的血小板过度活化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关于GSDME介导的化疗引发血小板过度活化及血栓形成的研究报告 背景介绍 化疗长期以来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不能忽视。在接受铂类化疗药物(如顺铂)的癌症患者中,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包括肺栓塞、脑血管意外、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心血管并发症。此外,化疗相关的动静脉血栓形成通常与患者的死亡率直接相关。已有研究表明,顺铂化疗能使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6.5倍以上,这在不同癌症类型的患者中均得到证实。然而,对于导致血栓生成的具体机制,学术界仍未完全了解。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着核心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化疗患者中血小板的反应性增加。化疗背景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如凋亡和焦亡)越来越引起关注。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由气孔蛋白家族(Gas...

可溶性BCMA和非T细胞因素对多发性骨髓瘤中BCMA靶向T细胞接合剂耐药性的影响

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sBCMA)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影响——解读最新研究成果 近些年,以细胞治疗为基础的免疫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治疗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其中,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cell Maturation Antigen, BCMA)的T细胞治疗剂(T-cell Engagers, TCEs)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CAR-T)引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然而,针对这类疗法,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表现为原发性耐药(Primary Refractoriness),而多数对治疗有反应的患者最终仍会复发。该研究由来自University of Calgary、University of Miami等多家机构的研究团队联合完成,探讨了引发抗BCMA治疗耐药...

Emapalumab治疗在降低强度移植前改善HLH患者嵌合体的研究

儿童HCT前应用Emapalumab疗法改善供体嵌合率的研究详解 背景与研究目的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是一种致命性免疫异常疾病,由病理性免疫激活引起。主要的发病机理在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CD8+ T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缺失,导致T细胞失控增殖并过量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 IFN-γ),从而驱动疾病发展。针对IFN-γ的治疗干预几乎成为HLH治疗的核心方向。通过临床试验证实,Emapalumab(一种抗体药物)能够有效中和过量IFN-γ,并在2018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原发性HLH患者。尽管这种疗法在控制疾病活性方面取得了一定...

基于达雷妥尤单抗一线治疗的AL淀粉样变性中细胞遗传学异常的预后影响

达雷珠单抗治疗时代,FISH 检测在 AL 淀粉样变患者中的细胞遗传异常预后影响研究综述 背景介绍 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AL淀粉样变)是一种由病变浆细胞产生的轻链蛋白在组织中沉积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罕见疾病。然而,其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和复杂的分子病理学给治疗和预后评估带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以抗CD38单克隆抗体达雷珠单抗(Daratumumab, DARA)为核心的联合方案(如Dara-VCD,即与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获得重大突破,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血液学完全缓解率和器官反应率,并延长了无事件生存期。但仍有约20%的患者未能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或更佳疗效,这提示在DARA治疗时代重新评估预后相关因素的必要性。 细胞遗传学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

补体介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中的经典途径刺激

利用补体生物传感器探索补体介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理新机制 研究背景与必要性 补体介导的血栓性微血管病(Complement-mediated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CM-TMA)是一种因补体系统失调导致的血栓性微血管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包括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aHUS)等多种亚型。现有研究指出,约40-50%的CM-TMA患者并未携带补体途径的驱动突变或特异性自身抗体,这令其病理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成为必要。CM-TMA的主要治疗方式旨在通过C5抑制剂(如Eculizumab)抑制补体系统的终末途径。尽管这种策略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仍有部分患者表现出补体异常活性,并在临床中复发或未完全缓解,这增强了人们对其病因多样性的关注。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