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阻断剂联合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手术的影响:随机POLARSTAR试验的事后分析

背景介绍

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癌症类型,尤其在东亚地区疾病负担最重。在中国,新诊断的结直肠癌中,47%为直肠癌,其中70%在诊断时为局部晚期(II/III期)。多年来,新辅助放化疗(CR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一直是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的标准治疗方案。然而,随着新型新辅助治疗模式的出现,如全新辅助治疗(TNT)和新辅助免疫治疗,治疗方案正在不断演变。

PD1阻断剂作为一种免疫治疗手段,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提高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然而,其对TME手术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D1阻断剂加入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手术的影响,特别是对手术成功实施和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Kai Pang、Xinzhi Liu、Hongwei Yao等来自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多家北京主要结直肠癌中心的学者共同撰写。论文于2025年发表在《BJS》期刊上,DOI为10.1093/bjs/znaf057。

研究流程

研究对象与分组

本研究是对随机POLARSTAR试验的事后分析,该试验在北京八家主要结直肠癌中心进行,旨在比较新辅助放化疗联合PD1阻断剂与单独新辅助放化疗的效果。研究对象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共186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三组:CRT联合同时PD1阻断剂(同时组)、CRT联合序贯PD1阻断剂(序贯组)和单独CRT(对照组)。最终,52名同时组患者、46名序贯组患者和45名对照组患者被纳入分析。

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进行TME手术。同时组患者在CRT期间同时接受PD1阻断剂治疗,序贯组患者在CRT完成后接受PD1阻断剂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CRT治疗。研究推荐使用三个周期的PD1阻断剂,但允许使用一或两个周期。

研究终点

本研究主要关注与手术相关的终点指标,包括术前放射学评估指标(如客观反应率)、手术和手术安全性指标(如手术方式、括约肌保留加一期吻合术、TME技术、造口形成、手术并发症、3/4级手术并发症、30天再入院率、30天再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导尿管使用)以及术后病理指标(如切缘阴性、肿瘤消退分级(TRG)、ypT0/is ypN0、淋巴血管浸润、神经浸润和新辅助直肠(NAR)评分)。

主要结果

术前放射学评估

与单独CRT相比,同时组和序贯组的放射学反应率显著提高(分别为44% vs 22%和52% vs 22%)。在基线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同时组、序贯组和对照组的淋巴结降期率分别为70%、59%和54%。在基线直肠系膜筋膜受累的患者中,同时组、序贯组和对照组的阴性率分别为42%、67%和42%。

手术和手术安全性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TME手术。同时组、序贯组和对照组的腹腔镜手术比例分别为100%、100%和98%,括约肌保留加一期吻合术的比例分别为92%、96%和87%,无造口的比例分别为21%、17%和11%。手术并发症率分别为12%、24%和13%,3/4级手术并发症率分别为4%、7%和4%。30天再入院率分别为4%、7%和0%,30天再手术率均为0%。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导尿管使用时间在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术后病理

同时组、序贯组和对照组的切缘阴性率分别为100%、98%和96%,TRG0的比例分别为31%、37%和18%,ypT0/is ypN0的比例分别为33%、39%和20%,低NAR评分的比例分别为46%、54%和31%。序贯组在TRG0、ypT0/is ypN0和低NAR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PD1阻断剂能够增强病理肿瘤消退,有助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成功实施TME手术。该治疗方案不会显著增加手术并发症率、严重手术并发症率、30天再入院率和30天再手术率,也不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因此,该治疗方案是一种有前景的新辅助治疗选择,值得进一步大规模验证。

研究亮点

  1. 显著提高病理肿瘤消退率:PD1阻断剂加入新辅助放化疗显著提高了TRG0、ypT0/is ypN0和低NAR评分的比例。
  2. 改善手术结果:与单独CRT相比,联合治疗组的括约肌保留率和无造口率有所提高。
  3. 安全性良好:联合治疗方案不会显著增加手术并发症率和严重手术并发症率。

研究价值

本研究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明确的信息,即新辅助放化疗联合PD1阻断剂可以协助成功实施TME手术,且不影响手术安全性。该研究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未来更大规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