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切片图像的结直肠癌三级淋巴结构预测生存率的比较分析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近年来,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TLS)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与患者的良好预后相关。TLS是由B细胞和T细胞组成的免疫细胞聚集结构,类似于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s, SLO),在非淋巴组织中形成,并在慢性炎症或肿瘤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多项研究表明TLS的存在与多种实体瘤的预后改善相关,但其在结直肠癌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且TLS的定义和量化方法尚未统一,这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来自中国多家医院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研究...

CRISP3在宫颈癌中的下调及其临床意义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是全球女性中第四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据统计,2020年全球新增宫颈癌病例超过6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34万例。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持续感染,尤其是HPV16和HPV18型。尽管HPV疫苗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但由于疫苗覆盖率不均以及已感染人群的治疗需求,宫颈癌的防控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成为宫颈癌研究的重要方向。CRISP3(Cysteine-Rich Secretory Protein 3,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3)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在多种癌症中引起了...

CDKN2A/B半合子缺失在IDH突变胶质瘤中的预后影响

背景介绍 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和治疗方法因分子特征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IDH(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被确认为胶质瘤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尤其是在低级别胶质瘤(如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IDH突变胶质瘤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但某些分子改变(如CDKN2A/B基因的缺失)可能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CDKN2A/B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短臂(9p),编码多个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如p16、p14和p15),这些蛋白在抑制肿瘤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CDKN2A/B的纯合子缺失(homozygous deletion)与IDH突变胶质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已被纳入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

解释性Transformer模型结合PET与表格数据对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分级与预后:一项多机构数字活检研究

用PET影像与临床数据融合的Transformer模型:预测滤泡型淋巴瘤病理分级与预后的一项多中心数字活检研究 学术背景 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新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滤泡型淋巴瘤分为三个病理等级(1-3级),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每高倍视野(High-Power Field, HPF)中的中心母细胞(Centroblasts)数量。然而,3级又进一步细分为3a级和3b级,其中3b级具有更具侵略性的生物学行为,患者预后较差,其治疗策略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相似。相较而言,1-2级患者通常病情进展缓慢,部...

利用分叉同种异体静脉移植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左侧门静脉高压症:一项10年对比研究

利用分叉异体静脉移植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左侧门静脉高压症 学术背景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0%。胰腺癌的早期侵袭性生长常常累及门静脉系统(portal vein system),尤其是胰头或钩突部位的肿瘤容易侵犯门静脉(portal vein, PV)、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SMV)和脾静脉(splenic vein, SV)的汇合处。为了达到根治性切除(R0切除),外科医生通常需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中联合切除受侵犯的门静脉系统。然而,这种手术方式可能导致左侧门静脉高压症(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 SPH),这是一种由于...

T1b-2N0-1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加手术与直接手术及辅助治疗的长期生存比较:基于SEER数据库和中国队列的人群研究

食管癌治疗策略的比较研究 学术背景 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的发病率尤为突出。尽管近年来在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于早期食管癌(T1b-2N0-1期)的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单纯手术(Surgery Alone, SA)、手术联合辅助治疗(Surgery plus Adjuvant Therapy, ST)以及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Neoadjuvant Therapy plus Surgery, NS)。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在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

循环肿瘤DNA轨迹预测三氟尿苷/替吡嘧啶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ctDNA轨迹预测接受Trifluridine/Tipiracil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学术背景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晚期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Trifluridine/Tipiracil(FTD/TPI)是一种口服核苷类似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化疗耐药的mCRC患者。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这种治疗中获益,且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寻找能够预测治疗反应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成为迫切需求。 循环肿瘤DNA(ctDNA)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能够通过血液样本检测肿瘤的基因突变和肿瘤负荷。ctDNA的半衰期短,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治疗反应,因此在mCRC的治疗监测中显示出巨大潜力。然而,ctDNA在FTD/T...

基于单细胞RNA测序和Bulk RNA测序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开发与验证研究

基于单细胞RNA测序和Bulk RNA测序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研究 研究背景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东亚地区发病率较高。尽管现有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内镜切除和放化疗等,但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2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型疗法仅对20%-30%的患者有效,这表明我们对ESCC的分子机制,尤其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理解仍然不足。葡萄糖代谢异常是ESCC早期的重要特征之一,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也会进行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影响微环境的酸性,进而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因此,深入研究葡萄糖代谢与E...

使用DNLR和GNRI评估阿特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

DNLR与GNRI在肝细胞癌联合治疗中的预后评估研究 背景介绍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治疗(如Atezolizumab与Bevacizumab的联合疗法)在不可切除的HCC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生存获益。然而,如何准确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仍然是一个挑战。 传统的预后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已被证明在HCC患者中具有预测价值。然而,N...

MOG抗体相关疾病与抗NMDA受体脑炎重叠的临床分析:一项长期回顾性研究

MOG抗体相关疾病与抗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和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脱髓鞘疾病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罕见的重叠综合征病例。其中,MOG抗体相关疾病(MOG Antibody-Associated Disease, MOGAD)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重叠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MOGAD是一种由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抗体引发的CNS炎症性脱髓鞘疾病,而抗NMDAR脑炎则是由抗NMDAR抗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尽管这两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