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理学的三分法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的长期随访研究:病理学为基础的三分治疗分层 学术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NS GCTs)是一类主要发生在青少年中的罕见肿瘤,尤其是12至16岁的男性患者。这类肿瘤被认为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PGCs),这些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偏离了正常的迁移路径,最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肿瘤。CNS GCTs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测。尽管近年来治疗手段有所进步,但CNS GCTs的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如何平衡治疗效果与长期副作用之间的关系。 1995年至2003年间,日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通过病理学为基础的三分治疗分层(Germinoma、中等预后组和不良预后组)来评估CNS...

M2a巨噬细胞在生殖器疣状黄色瘤中的优势浸润

M2a巨噬细胞在生殖器疣状黄色瘤中的优势浸润 学术背景 疣状黄色瘤(Verruciform Xanthoma, VX)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疣状肿瘤,最早由Sachs于1903年报道,并由Shafer在1971年正式命名。这种病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的生殖器区域和口腔黏膜中。组织病理学上,其特征为表皮乳头状增生和真皮层中的泡沫细胞浸润。尽管经过多年研究,VX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由于其病变部位的独特性(生殖器区域)和疣状外观,曾有学者推测其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但多项研究未能证实这一假设。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其他可能的病因,其中包括局部刺激、微生物感染以及免疫细胞的参与。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功能和表型可分为M1和M2型。M1型巨噬细胞通常由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生境映射:整合MRI、病理学和RNA数据

MRI肿瘤生境分析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病理验证 背景介绍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脑肿瘤,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侵袭性。由于其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传统的影像学方法难以准确区分肿瘤的不同区域,如肿瘤核心、浸润性肿瘤边缘以及坏死区域。这种空间异质性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如何通过非侵入性影像学手段准确识别肿瘤的不同区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基于多参数MRI(如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成像DSC)的肿瘤生境分析(Tumor Habitat Imaging)逐渐兴起。这种方法通过体素级别的聚类分析,能够识别肿瘤内不同的生理区域,从而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多系统萎缩中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的不同超微结构表型

脑部多系统萎缩中胶质和神经元中的α-突触核蛋白包涵体的不同超微结构表型 引言 多系统萎缩(MSA) 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α-突触核蛋白 (α-Synuclein, Asyn) 在脑部特定区域的异常积聚,形成病理性包涵体,主要见于神经胶质细胞(尤其是少突胶质细胞)的胞质内(Glial Cytoplasmic Inclusiones, GCIs) 这是与其他以α-Syn突触核蛋白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和路易体痴呆)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受影响的区域主要包括黑质和壳核。然而,关于这些包涵体的形成机制,目前的理解仍然非常有限。 研究背景 该研究由Basel大学、Lausanne联邦理工学院、Vrije Amsterdam大学医学中心等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并于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