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肿瘤类器官代谢特征的亚型特异性差异

胰腺导管腺癌(PDAC)亚型代谢特征研究

背景介绍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癌症,其五年生存率仅为13%,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PDAC的侵袭性和化疗耐药性与其复杂的代谢重编程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肿瘤微环境中,癌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适应营养和氧气供应的变化。近年来,基于转录组的PDAC肿瘤亚型分类(如“基底样”和“经典”亚型)已被证明与预后相关,尤其是基底样亚型与较差的预后相关。然而,这些亚型之间的代谢差异及其功能相关性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患者来源的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PDOs)模型,探究基底样和经典PDAC肿瘤亚型在代谢特征上的差异,并探索潜在的代谢靶点。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Hassan A. Ali、Joanna M. Karasinska等作者共同完成,研究团队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胰腺中心BC(Pancreas Centre BC)等多个研究机构。论文于2024年发表在《Cancer & Metabolism》期刊上,题为“Pancreatic cancer tumor organoids exhibit subtype-specific differences in metabolic profiles”。

研究流程与结果

1. 患者来源类器官(PDOs)的建立与培养

研究团队从转移性PDAC患者的肿瘤活检样本中建立了PDOs模型,包括3个基底样肿瘤和5个经典肿瘤来源的PDOs。PDOs的建立采用了Tuveson实验室先前描述的培养方法。具体流程包括: - 样本处理:从肝脏转移灶中获取肿瘤组织,切除坏死区域和血管,将组织切碎并在消化培养基中孵育12-16小时。 - 细胞接种:将解离的细胞接种到基质胶(Matrigel)中,并在完全生长培养基(Complete Growth Medium, CGM)中培养。 - 传代培养:当类器官达到80%的基质胶覆盖率时,进行传代培养。

2. 代谢分析

为了探究PDOs的代谢特征,研究团队进行了多项代谢分析实验: - 糖酵解和线粒体应激测试:使用Seahorse XFe96分析仪测量细胞外酸化率(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Rate, ECAR)和氧消耗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CR),分别评估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XPHOS)活性。 - 13C-葡萄糖代谢物追踪实验:通过稳定同位素标记的13C-葡萄糖追踪代谢物的生成,分析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TCA循环)中的代谢物变化。 - MPC1抑制剂处理:使用MPC1抑制剂UK-5099处理PDOs,探究线粒体丙酮酸转运对代谢差异的影响。

3. 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

研究团队对PDOs进行了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以分析基因表达差异。测序数据通过BWA-MEM和STAR等工具进行比对,并使用DESeq2进行差异表达分析。此外,还进行了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以识别与基底样和经典亚型相关的代谢通路。

4. 组织芯片(TMA)和蛋白质组学分析

为了验证MPC1的预后价值,研究团队使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 TMA)对252例可切除PDAC病例进行了免疫组化分析,并通过质谱蛋白质组学分析了45例转移性PDAC病例的MPC1和MPC2蛋白水平。

主要结果

1. 基底样和经典PDOs的代谢差异

研究发现,基底样PDOs具有较低的基线糖酵解活性,但具有较高的糖酵解储备和氧消耗率(OCR),表明基底样肿瘤细胞在代谢应激条件下能够更灵活地调节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此外,基底样PDOs对MPC1抑制剂UK-5099的敏感性更高,表明其依赖于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来维持线粒体呼吸。

2. MPC1的预后价值

通过TMA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团队发现低MPC1表达与PDAC的侵袭性临床病理特征(如高肿瘤分级、淋巴血管浸润和神经周围浸润)相关。基底样肿瘤的MPC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经典肿瘤,进一步支持了MPC1在PDAC预后中的重要性。

3. 13C-葡萄糖代谢物追踪实验

在13C-葡萄糖代谢物追踪实验中,基底样PDOs显示出较低的M+2代谢物(如柠檬酸和苹果酸)分数,但对UK-5099介导的M+2代谢物减少更为敏感。这表明基底样肿瘤细胞更依赖于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来维持TCA循环。

4.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通过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基底样PDOs中上调的基因与RNA翻译、上皮-间质转化(EMT)和KRAS信号通路相关,而下调的基因则与单羧酸转运和胆汁酸代谢相关。其中,BAG3、DUSP14和LYPD3等基因的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通过PDOs模型揭示了基底样和经典PDAC肿瘤亚型在代谢特征上的显著差异,尤其是基底样肿瘤细胞对线粒体丙酮酸转运的依赖性。这些发现为PDAC的亚型特异性代谢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MPC1的低表达与PDAC的侵袭性特征相关,进一步支持了MPC1作为预后标志物的潜力。

研究亮点

  1. 代谢特征的亚型特异性:首次通过PDOs模型系统性地揭示了基底样和经典PDAC肿瘤在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上的差异。
  2. MPC1的预后价值:通过大规模临床样本验证了MPC1在PDAC预后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3. 13C-葡萄糖代谢物追踪:通过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深入解析了PDAC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机制。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未来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此外,研究团队建议未来的研究应探索其他代谢途径(如脂质和氨基酸代谢)在PDAC亚型中的作用。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不仅加深了对PDAC代谢异质性的理解,还为开发针对不同亚型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