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游牧放牧实践的可持续性认证研究

背景介绍 在全球范围内,不可持续的农业实践导致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尤其是过度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蒙古作为全球第二大羊绒生产国,其游牧放牧实践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随着山羊数量的增加,过度放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土壤侵蚀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蒙古政府与联合国合作,将2026年定为“国际草原与游牧者年”,旨在推动可持续的放牧实践。 认证计划作为一种激励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手段,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然而,现有的认证计划在评估可持续性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评估方法的复杂性、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意见分歧以及“绿色清洗”(greenwashing)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透明、可重复且能够代表利益相关者意见的评估方法,成为推动可持续放牧实践的关键。 论...

巴西大西洋森林成熟林丧失的警示模式:一项定量与定性研究

学术背景 巴西大西洋森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拥有大量特有物种,并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长期的森林砍伐导致其原始森林覆盖率仅剩24%。尽管已有法律保护措施,但森林丧失的速度仍然令人担忧。为了更好地理解当前法律在遏制森林砍伐方面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对巴西大西洋森林中成熟林的丧失进行了全面的定量与定性时间序列分析。该研究旨在揭示森林丧失的空间和时间模式,评估其非法性,并为未来的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来源 该研究由Silvana Amaral、Jean Paul Metzger、Marcos Rosa、Bruno Vargas Adorno、Gabriel Crivellaro Gonçalves和Luis Fernando Guedes Pinto共同完成。作者分别来自巴西...

PM2.5污染的社会经济成本上升与医疗服务不匹配

PM2.5污染的社会经济成本上升与医疗服务不匹配

学术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空气污染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日益显著。细颗粒物(PM2.5)污染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认知障碍等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受到PM2.5污染的危害。此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旨在评估PM2.5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医疗资源不匹配对疾病负担的加剧作用。 本研究聚焦于日本,该国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通过分析PM2.5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社会经济成本,研究旨在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和环境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地区提供参考。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Xiaoyan Xu、Liqiao Huang、...

电化学锂回收与发电技术

电化学锂回收与发电技术

学术背景 随着全球向低碳社会的转型,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重要的能源存储技术,其需求迅速增长。然而,锂资源的有限性和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锂回收方法(如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和直接再生)虽然有效,但存在高能耗、高化学试剂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环保且经济的锂回收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方法,能够同时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锂,并从废气中捕获二氧化氮(NO₂),同时产生电能和高纯度的硝酸锂(LiNO₃)。这一方法不仅解决了锂资源回收的难题,还为废气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论文来源 这篇论文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的研究团队撰写,主要作者包括Weiping Wang、Zaichun Liu、Zhengxin Zh...

利用计算语言学分析巴黎气候承诺的内容

《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框架,各国通过提交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来明确其气候行动目标和策略。尽管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估NDCs中的减排目标,但NDCs文件中包含的广泛文本内容却鲜有系统分析。这些文本内容不仅涉及减排目标,还包括国家背景、实施计划、公平性和透明度等多方面的信息。然而,NDCs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不足,尤其是关于具体政策、融资和适应措施的细节,这使得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面临挑战。为此,Ivan Savin、Lewis C. King和Jeroen van den Bergh等人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对NDCs的全文内容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基于单值中智距离测量的Merec-Rancom-Wisp方法解决可持续能源存储技术问题

学术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存储技术(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EST)在缓解环境影响和减少碳足迹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EST不仅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能源结构脱碳的关键。然而,选择合适的EST涉及多个可持续性方面的考量,这使得决策过程变得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传统的决策方法在处理这种多准则、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的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值中智集(Single-Valued Neutrosophic Set, SVNS)的混合多准则群体决策(Multi-Criteria Group Decision-Making, MCGDM)方法。SVNS作为模糊集的一种扩展,能够更好地处理现实决策中的不确定、...

间歇性河流中铁矿化的水文、地球化学和微生物控制

铁(Iron)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地壳、水体以及生物体中。铁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尤其是在水体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对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污染物降解等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农业流域的间歇性溪流中,铁循环的机制及其与微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特别是在溪流停滞的水池中,铁矿化现象(如铁锈絮状物、铁膜等)的出现,可能与地下水输入、微生物活动以及水文条件密切相关。理解这些过程不仅有助于揭示铁在农业溪流中的生态作用,还能为水体污染治理和营养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Zackry Stevenson等研究者以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校园内的Clear Creek溪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项结合水文、地球化学和微生物学的综合研究,旨在揭示间歇性溪流中铁矿化的控制机制。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

燃煤电厂附近地下水中硒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

硒(Selenium)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参与多种生物代谢过程。然而,硒的浓度过高时,会对人类、动物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毒性影响。工业活动,尤其是燃煤发电厂的煤炭燃烧,是地下水硒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燃煤过程中产生的飞灰(fly ash)在处置过程中,硒会通过渗滤进入地下水,导致水体污染。硒的毒性形式主要是其氧化态,如硒酸盐(selenate, Se(VI))和亚硒酸盐(selenite, Se(IV)),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较高,容易被生物吸收,进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探索了多种修复技术,其中微生物修复(microbial remediation)因其成本效益高、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微生物修复利用天然微生物群落的代谢...

从水力压裂返排水中回收的含Fe(III)固体微生物还原及其对废水处理的启示

水力压裂(hydraulic fracturing)是一种从非常规储层中提取天然气的技术,但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返排水和产出水。这些水中含有复杂的有机和无机成分,尤其是与这些流体相关的固体物质,通常富含铁(Fe)、有毒有机物、重金属和天然放射性物质(NORM)。尽管这些固体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但关于其成分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有限。此外,这些固体物质的长期环境归宿也缺乏深入理解。 本研究旨在分析来自英国Bowland页岩(Bowland Shale)水力压裂井的返排水中的固体物质,并探讨这些富含Fe(III)的固体在厌氧条件下被微生物还原的潜力。通过使用电子穿梭体(electron shuttle)——蒽醌-2,6-二磺酸盐(anthraquinone-2,6-d...

硫化物纳米零价铁在好氧和厌氧系统中的细菌毒性:对氯代溶剂清理策略的影响

学术背景 氯代溶剂(如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的广泛使用和不当排放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土壤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这些污染物不仅威胁地下水安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传统的微生物还原脱氯技术虽然能够降解这些污染物,但降解速率较低,且常常停留在毒性更高的中间产物阶段。为了提高降解效率,纳米零价铁(nZVI)材料被引入污染修复中,因其能够通过化学反应快速降解氯代溶剂。然而,nZVI的高反应性也可能对微生物群落产生毒性,尤其是在与微生物修复技术结合使用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近年来,硫化纳米零价铁(S-nZVI)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因其对氯代溶剂的选择性和反应性增强而备受关注。然而,关于S-nZVI对微生物群落的潜在毒性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S-nZVI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对微生物的毒性,特别是对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