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通过颅骨骨髓诱导树突状“杂交”中性粒细胞的招募和分化

胶质母细胞瘤通过颅骨骨髓诱导树突状“杂交”中性粒细胞的招募和分化

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患者生存时间通常较短。尽管近年来肿瘤治疗技术和手段有了显著进展,但传统的放疗和化疗依然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其原因在于这些治疗手段主要针对肿瘤细胞本身,而未充分考虑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对肿瘤生长和侵袭性的支持作用。GBM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吸引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作用,影响肿瘤的侵袭性和对治疗的耐药性。虽然多数研究关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在GBM中的作用,但关于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

FUS/CircZEB1/miR-128-3p/LBH 反馈环路通过 TNF-α 介导的 NF-κB 信号通路促进 GSCs 的恶性表型

新型环状RNA circZEB1在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恶性表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研究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原发性肿瘤之一,患者的预后极差,即使接受了手术、放疗和化疗,平均生存期仍然少于15个月。这一恶性肿瘤的生长、侵袭、自我更新和复发等特性,均与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密切相关。GSCs因其在肿瘤增殖、侵袭、自我更新以及抵抗放化疗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了GBM治疗研究的关键靶点。近年来,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在不同癌症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它们通过作为微小RNA(miRNAs)的“海绵”来调控基因表达,并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发现与GSCs相关的新...

糖代谢重编程诱导的XRCC1乳酸化在ALDH1A3过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中造成治疗抵抗

背景介绍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成人中最常见和侵袭性最强的恶性原发性脑肿瘤,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死率。尽管在手术后进行积极的化疗和放疗,GBM仍然对现有的治疗方案不敏感,患者的预后通常很差。近年研究表明,胶质母细胞干细胞(GSCs)的存在显著增加了肿瘤的治疗耐药性和复发几率。针对这些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的缺乏限制了靶向治疗的开发。因此,研究GBM代谢重编程所引发的治疗耐药机制并开发相关的靶向疗法,预计将提高肿瘤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研究来源 本文的研究由Guanzhang Li等人领导,作者所属单位包括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Otto von Guericke Universit?t Magdeburg等。该论文于2024年8月6日发表在《...

胶质母细胞瘤中PDGFRA、KIT和KDR基因扩增:异质性及临床意义

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PDGFRA, KIT和KDR基因扩增: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 学术背景 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异质性导致治疗上的重大挑战。GBM不仅在不同患者之间(异质性),同一个肿瘤内部也表现出细胞遗传和表型上的多样性(同质性和间质性)。这种异质性是固体肿瘤治疗发展中的重大障碍,使得GBM具有高度的治疗抵抗力和侵袭性。此外,肿瘤内异质性表现为多个亚克隆的共存,这些亚克隆可以以互相混杂或空间分离的形式存在。肿瘤异质性在基因、分子和细胞特征上表现为不同的遗传、分子和形态学表现模式,这些因素都在肿瘤进展和治疗抵抗中起关键作用。 研究来源 本文由Bianca Soares Carlotto等人撰写,作者分别来自巴西的Universid...

基于影像表型和基因型的深度学习来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

基于影像表型和基因型的深度学习来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

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脑肿瘤中最常见和最致命的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尝试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基于术前的单模态或多模态成像表型来预测GBM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尽管这些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多数研究并未考虑基于影像学的OS预测方法中包含的肿瘤基因型信息,而这些信息对预后有很强的指示作用。为解决这般问题,Tang Zhenyu、Xu Yuyun、Jin Lei 等人于2020年6月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上发表了题为“Deep Learning of Imaging Phenotype and Genotype for Predicting ...

磷酸肌酸促进通过稳定BRD2以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表观遗传重编程

由陈丽舒(Lishu Chen)、齐庆辉(Qinghui Qi)、姜晓庆(Xiaoqing Jiang)等多位科学家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在开创性的癌症发现(Cancer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报道了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PCr)如何通过稳定含溴结构域蛋白2(BRD2)来促进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生长,这一发现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恶性脑肿瘤,其生存率非常低。尽管肿瘤的代谢重塑被认为是癌症的标志之一,但胶质母细胞瘤的特定代谢特征目前还未完全明了。研究者们发现,在GBM中存在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特殊细胞亚群,称为GBM干细胞(GSCs),它们对肿瘤的发展和对GBM治疗的抗性起着关键作用。最近的...

单细胞图谱揭示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和Treg细胞景观

单细胞图谱揭示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和Treg细胞分布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具侵袭性的脑肿瘤,具有极高的复发率和较差的预后。尽管许多研究已经对该疾病的肿瘤微环境进行了一些探讨,但对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微环境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揭示了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微环境,分析了脑脊液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比较了不同肿瘤位置的免疫特征。 研究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是极具恶性且易复发的脑癌,其特征包括血脑屏障(BBB)的特殊性、高异质性等。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其内在分子改变致使其对常规治疗产生抵抗。了解这些肿瘤的分子和细胞组成有助于拓宽治疗选择。此外,免疫治疗作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可以克服BBB针对肿瘤细胞。然而,肿瘤微环境中的一...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脑膜转移:基于对比FLAIR的发病率、风险因素和预后综合分析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脑膜转移的综合分析 在这篇发表于《Neuro-Oncology》期刊的文章中,从2024年起研究团队深入探讨了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患者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LM)的发生率、风险因素及预后。这项研究由来自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Yonsei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的Yae Won Park等学者、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的Rajan Jain等人共同完成。 背景及研究目标 脑膜转移是IDH野生型胶...

鉴定具有血管正常化治疗潜力的缺氧巨噬细胞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

鉴定具有血管正常化治疗潜力的缺氧巨噬细胞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

识别缺氧巨噬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治疗潜力 学术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脑部肿瘤。胶质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这些肿瘤中主要的免疫细胞浸润群体,这些细胞直接与恶性细胞交互,促进肿瘤进展,并构建免疫抑制微环境。因此,TAMs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并被广泛用于抑制TAM的招募或存活、恢复TAM的吞噬作用、重新编程TAM表型等多种治疗策略中。然而,现阶段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效果有限,主要原因是TAM的细胞多样性和可塑性。 来源信息 该研究由Wenying Wang, Tianran Li, Yue Cheng等人发表在《Cancer Cell》期刊...

新诊断的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不同分子亚型中切除程度阈值的研究

新诊断的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不同分子亚型中切除程度阈值的研究

新诊断的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不同分子亚型中切除程度阈值的研究 引言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成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虽然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但GBM的预后仍然很差,中位生存期仅15个月左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GBM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以往的研究多关注IDH基因状态和MGMT甲基化状态,而忽视了其他分子生物学亚型与切除程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设计 本研究纳入了138例新诊断的IDH-野生型GBM患者。使用半自动软件对术前和术后的影像数据进行分析,测量肿瘤体积和切除程度。同时,对肿瘤标本进行了靶向次代测序,分析了205个与肿瘤相关的基因的突变状态。 研究人员使用递归分区分析(recursive part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