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关于烧伤面积≥70%体表面积的10年单中心研究:预测模型构建与多中心验证——回顾性队列研究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背景介绍

烧伤是全球第六大致死伤害,尤其是大面积烧伤(≥70%总烧伤面积,TBSA)患者,其并发症严重且预后极差。尽管烧伤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目前仍缺乏一个有效的预测模型来评估这些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因此,本研究旨在识别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生存的关键预后因素,并构建一个可行的预测模型,以帮助医生在治疗早期快速评估患者的生存概率并做出临床决策。

研究来源

本研究由来自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等多个机构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研究团队包括Runzhi HuangYuntao YaoLinhui Li等多名研究人员。该研究于2024年7月4日在线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期刊上。

研究流程与结果

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研究纳入了2010年至2020年间在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收治的144名烧伤面积≥70% TBSA的患者。此外,研究还使用了2014年昆山铝粉尘爆炸事件中的185名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2. 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研究首先通过χ²检验和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初步筛选出潜在的预测因素。随后,使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了独立的预后因素。研究还构建了一个基于患者个体因素的列线图(nomogram),用于预测患者的1周、4周、8周和12周生存概率。

3. 主要发现

研究发现,性别、三度和四度烧伤的百分比以及器官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生存的显著独立因素。具体来说: - 性别:男性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女性(HR=2.22,95% CI=1.09–4.50,p=0.028)。 - 烧伤深度:三度和四度烧伤的百分比越高,患者的生存率越低(HR=8.10,95% CI=2.11–31.10,p=0.002)。 - 器官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HR=8.65,95% CI=3.11–24.10,p<0.001)。

4. 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

基于上述独立因素,研究构建了一个列线图,用于快速评估患者的生存概率。通过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昆山队列),该模型显示出良好的预测准确性、一致性和区分度。校准曲线和ROC曲线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5. 外部验证

昆山队列的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在预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存率方面表现良好。特别是在预测8周和12周生存率时,模型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了0.881和0.920,显示出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成功识别了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并构建了一个有效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工具,能够在治疗早期快速评估患者的生存概率,从而优化治疗方案。此外,研究还强调了烧伤深度和器官功能障碍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烧伤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首次构建了一个基于患者个体因素的列线图,用于预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存率。
  2. 实用性:该模型经过内部和外部验证,显示出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3. 多中心验证:通过昆山队列的外部验证,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还探讨了早期液体复苏对大面积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发现大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接受了足够的液体复苏,这进一步支持了早期液体复苏在烧伤治疗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