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变的高通量代谢组学分析:通过e-biopsy采样对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正常皮肤的比较研究
学术背景
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皮肤癌症类型之一。尽管这两种癌症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早逝。传统的诊断方法依赖于组织切除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还可能因手术切除和后续治疗(如电干燥和烧灼)带来额外的并发症。随着病例数量的增加,现有的诊断方法已成为一个瓶颈,亟需更快速、更少侵入性的诊断手段。
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为癌症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特别是代谢组学(metabolomics)作为一种高通量的分子分析方法,能够通过检测组织中的小分子代谢物来揭示癌症的分子特征。然而,传统的代谢组学分析通常需要复杂的样本处理流程,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开发一种快速、高效的代谢物采样和分析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Leetal Louie、Julia Wise、Ariel Berl等作者共同撰写,研究团队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ichman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Meir医疗中心整形外科等多个机构。论文于2025年发表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engineering》期刊上,题为“High-throughput metabolomic profiling of skin lesions: comparative study of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asal cell carcinoma, and normal skin via e-biopsy sampling”。
研究流程
1. 样本采集与e-biopsy技术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电穿孔(electroporation)的微创采样技术,称为e-biopsy。该技术通过施加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 PEF)来渗透细胞膜,从而释放细胞内的代谢物,并通过真空抽吸将这些代谢物收集到注射器中。e-biopsy技术不仅减少了组织损伤,还能够快速获取样本,适用于临床环境。
研究共收集了13个组织样本,包括CSCC、BCC和健康皮肤,来自12名患者。样本在手术切除后10-20分钟内通过e-biopsy技术进行提取,随后将样本冷冻保存,送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进行后续分析。
2. 高通量代谢组学分析
代谢组学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技术。研究使用了两种色谱柱(C18柱和酰胺柱)和两种模式(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进行分离和检测,共进行了4次分析。通过该技术,研究团队成功鉴定了2325种小分子代谢物,其中301种代谢物具有高置信度。
3. 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团队使用Python的统计库进行了功效分析(power analysis),计算了每种组织类型的效应量(effect size)。随后,通过t检验和倍数变化分析(fold change analysis)对代谢物的差异表达进行了筛选。研究还进行了过表达分析(overabundance analysis)和火山图分析(volcano plot analysis),以验证代谢物的差异表达。
主要结果
1. CSCC与健康皮肤的比较
研究共鉴定出22种在CSCC与健康皮肤之间显著差异表达的代谢物(p < 0.05),其中14种在CSCC中表达上调,7种表达下调。例如,L-脯氨酸(L-proline)和肌酸(creatine)在CSCC中显著上调,而L-精氨酸(L-arginine)则显著下调。
2. BCC与健康皮肤的比较
在BCC与健康皮肤的比较中,共鉴定出19种显著差异表达的代谢物(p < 0.05),其中8种在BCC中表达上调,8种表达下调。例如,L-谷氨酰胺(L-glutamine)和尿酸(uric acid)在BCC中显著上调,而4-氧代脯氨酸(4-oxoproline)则显著下调。
3. CSCC与BCC的比较
在CSCC与BCC的比较中,共鉴定出4种显著差异表达的代谢物(p < 0.05),其中3种在CSCC中表达上调,包括DL-精氨酸(DL-arginine)和黄嘌呤(xanthine)。
结论
本研究首次通过e-biopsy技术对CSCC、BCC和健康皮肤进行了高通量代谢组学分析,成功鉴定了34种显著差异表达的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CSCC和BCC的代谢组学特征与健康皮肤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氨基酸、肽类及其类似物(amino acids, peptides, and analogues)子类中,代谢物的表达水平普遍上调。这些发现为皮肤癌的分子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并展示了e-biopsy技术在高通量代谢组学分析中的潜力。
研究亮点
- 创新采样技术:e-biopsy技术作为一种微创采样方法,能够快速获取组织样本,显著提高了代谢组学分析的效率。
- 高通量代谢组学分析:通过UPLC-MS-MS技术,研究团队成功鉴定了大量代谢物,揭示了CSCC和BCC的分子特征。
- 差异代谢物的发现:研究发现了多种在CSCC和BCC中显著差异表达的代谢物,为皮肤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
- 临床应用的潜力:e-biopsy技术与高通量代谢组学分析的结合,有望成为皮肤癌诊断的替代方法,减少传统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依赖。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团队计划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这些差异代谢物的可靠性,并探索其在肿瘤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中的应用。此外,e-biopsy技术还可应用于其他癌症类型,如乳腺癌和胰腺癌,为癌症的分子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