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KFB3依赖性氧化还原稳态和DNA修复支持非小细胞肺癌在EGFR-TKIs治疗下的细胞存活

PFKFB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对EGFR-TKIs耐受性的作用 背景介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在NSCLC中较为常见,约占15-30%的病例。尽管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如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奥希替尼(osimertinib)在治疗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但许多患者最终会产生耐药性,导致肿瘤复发。耐药性的产生不仅与基因突变有关,还与非遗传机制如代谢重编程密切相关。代谢重编程使癌细胞能够在持续的药物治疗下存活,进而发展为耐药细胞群体。 近年来,研究发现糖酵解调节因子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PFKFB3)在维持癌细胞代谢和氧化还原平衡中起关键作用。P...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总体生存的两阶段表观基因组四向基因-吸烟交互作用研究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与基因-吸烟四重交互作用的研究 研究背景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每年约有250万新病例被诊断,180万人死于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大多数,主要包括肺腺癌(LUAD)和肺鳞状细胞癌(LUSC)。尽管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手段有所进步,但早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3年生存率为13-40%,5年生存率约为25%。这种临床结果的异质性表明,肺癌的发展背后仍存在许多未被揭示的机制。 表观遗传学改变,特别是DNA甲基化,被认为是调节肿瘤发生和癌症进展的关键因素。DNA甲基化是一种可逆的表观遗传修饰过程,主要涉及DNA的5-甲基胞嘧啶(5mC)修饰。这种修饰不仅在肿瘤的早期检测中具有潜力,还为...

非小细胞肺癌中替代剪接的全景分析揭示新的组织学和人群差异

非小细胞肺癌中可变剪接的全局分析揭示新的组织学和人群差异 学术背景 肺癌是美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了肺癌的大部分病例。其中,肺腺癌(LUAD)和肺鳞状细胞癌(LUSC)是最常见的亚型。尽管在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少数族裔群体(如非洲裔美国人,AA)在肺癌研究中的代表性仍然不足。非洲裔美国男性比欧洲裔美国男性(EA)更容易患上肺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这种差异部分归因于医疗资源的获取和治疗决策的不同。 近年来,基因组研究表明,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 AS)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变剪接是指前体mRNA在剪接过程中产生不同的mRNA异构体,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异常的剪接事件与多种癌症的肿瘤发生密切相...

衰老肺成纤维细胞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通过分泌外泌体MMP1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进展

学术背景与问题提出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同时也是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3%-22%的IPF患者在随访期间会发展为肺癌,且随着时间推移,肺癌的累积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这些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IPF合并肺癌(IPF-LC)的侵袭性显著高于散发性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IPF-LC的主要病理类型。然而,目前尚无针对IPF-LC的特定治疗指南,传统的肺癌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可能导致IPF急性加重,限制了患者的治疗选择。因此,阐明IPF-LC进展的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治疗靶点至...

循环肿瘤DNA为基础的化疗和PD-1抑制剂分层策略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循环肿瘤DNA为基础的化疗与PD-1抑制剂个性化分层策略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探索 研究背景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与化疗组合已成为一线治疗标准,特别是对编程死亡配体-1(PD-L1)表达低于50%的患者。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此联合疗法中获益,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不必要的不良事件和医疗资源浪费,因此急需一种有效的分层策略,来识别那些能够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中获益的患者,以优化个性化治疗方案。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在预测肿瘤特性方面显示出良好潜力,能够通过检测肿瘤突变负荷、肿瘤内异质性...

电子传递链抑制增加了细胞对嘌呤运输和回收的依赖

抑制电子传递链增加细胞对嘌呤运输和回收的依赖性 研究背景 电子传递链(ETC)是线粒体中负责能量生成的关键机制,其在细胞维持稳态和生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当ETC功能受损时,细胞如何调整代谢以应对这一变化尚不完全清楚。癌症细胞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IEMs)中的突变导致的代谢紊乱非常普遍,这些突变涉及多个代谢途径如糖酵解、氨基酸氧化和尿素循环。这些病理机制在癌症和IEMs之间存在共通点,通过研究其中的代谢重塑,可能为理解跨领域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研究源与作者 本文发表于《Cell Metabolism》,由Zheng Wu和团队成员Divya Bezwada、Feng Cai、Robert C. Harris等人共同撰写,作者分别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芝加哥大学等研究机构...

人工智能辅助的PD-L1肿瘤比例评分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响应的临床验证

PD-L1肿瘤比例评分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响应预测中的人工智能解读临床验证 在肿瘤治疗和诊断领域,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肿瘤比例评分(TPS)的评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反应预测方面。然而,由病理学家评估PD-L1 TPS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如内观察者/间观察者偏差以及肿瘤内异质性等问题。最近的研究表明,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为病理图像提供量化的生物标记物评估能力,预示着AI在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由首尔国立大学仁川医院的Hyojin Kim博士、Seokhwi Kim博士以及其他作者共同进行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24年5月9日的《JCO Precision On...

先进非小细胞肺癌中及时全面基因组分析与精准肿瘤学治疗使用及患者结果的关联性

先进非小细胞肺癌中及时全面基因组分析与精准肿瘤学治疗使用及患者结果的关联性

精确肿瘤学治疗中综合基因组分析的时效性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选择和结果的关联研究 引言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SCLC)作为一种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患者的总生存率。因此,分子标志物在治疗选择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基因组学已经成为第一线(1L)和第二线(2L)治疗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携带致癌驱动基因(如EGFR[外显子19/外显子21的常见缺失/突变]、BRAF V600E、MET-外显子14跳跃、以及ALK、ROS1、RET和NTRK的融合基因)的患者,针对这些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已经被批准用于1L治疗。进一步,诸如KRAS G12C、EGFR外显子20插入和HER2突变等发现也促使...

台湾单中心 BFAST 数据库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循环肿瘤 DNA 检测综合基因组分析

肺癌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的血液循环肿瘤DNA检测分析 背景和研究动机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因靶向治疗的成功而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建议对肺癌进行广泛的分子检测,以识别可能从靶向治疗中受益的患者。然而,NSCLC患者获取足够的组织活检样本变得越来越困难。由于生物标志物数量的增加,导致样本不足以进行全面的分子分析。此外,肿瘤位置和患者临床状况也使得组织收集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通过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进行的下一代测序(NGS)有望克服这些组织检测的局限性。 研究来源 这项研究由Hsin-Yi Wang、Chao-Chi Ho、Yen-Ting Lin等多位医学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员联合进行。他们分别来自National Taiwan Un...

通过PD-L1信号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预测PD-L1高表达肺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响应欠佳

肿瘤细胞内在PD-L1信号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在PD-L1高表达的肺癌中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响应不良 研究背景及动机 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简称PD-L1)通过与免疫细胞上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结合来抑制免疫反应。然而,基于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PD-L1阳性患者对PD-1/PD-L1阻断的响应率约为40%,但仍需找到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ICI治疗的效果。 大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