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无定形氮化碳与硅的共价异质结构用于高性能垂直光电二极管

碳氮化物(Carbon Nitride, CN)作为一种二维n型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光驱动能量转换和环境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尽管CN在光催化领域表现出色,其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却受到限制,尤其是在硅(Si)基光电子器件中。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能够大规模制备高质量、均匀且可加工的CN薄膜的合成方法。现有的合成方法,如纳米片分散涂层、液-固界面合成、高温退火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CN薄膜的制备,但在晶圆级均匀性、表面粗糙度以及与硅的界面结合强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导致CN与硅的异质界面存在大量缺陷,阻碍了载流子的传输,进而限制了器件性能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合成方法,通过两步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氢气氛退火工艺,成功在硅上制备了大面积、超薄且均匀的非晶碳氮化物(Amorphous Carbon Nitride, ACN)薄膜。该方法不仅显著改善了CN薄膜的均匀性和表面粗糙度,还通过增强氮-硅(N-Si)共价键的形成,实现了ACN与硅之间的强界面结合。基于这种ACN/Si异质结构,研究人员开发了高性能的垂直光电二极管,展示了其在光电探测和成像领域的潜在应用。

论文来源

该研究由来自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for Basic Science, IBS)、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IST)等机构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论文的主要作者包括Hyojin Seung、Jinsol Bok、Ji Su Kim等,通讯作者为Changsoon Choi、Taeghwan Hyeon和Dae-Hyeong Kim。论文于2025年4月发表在《Nature Synthesis》期刊上,标题为《Covalent Heterostructures of Ultrathin Amorphous Carbon Nitride and Si for High-Performance Vertical Photodiodes》。

研究流程与结果

1. 超薄非晶碳氮化物的合成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两步合成方法,用于在硅上制备超薄非晶碳氮化物(ACN)。
第一步:采用双加热区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将三聚氰胺前驱体和p型硅(p-Si)晶圆分别放置在300°C和550°C的炉区中。在氩气(Ar)氛围下,三聚氰胺通过升华和传输过程,在硅晶圆底部形成一层非均匀的聚合物碳氮化物(Polymeric Carbon Nitride, PCN)和底层ACN的双层结构。
第二步:将第一步合成的薄膜在氢气氛中进行退火处理。退火过程包括从室温升温至490°C,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通过这一步骤,PCN层被选择性刻蚀,最终形成厚度仅为1.8 nm的超薄ACN薄膜,并且ACN与硅之间的N-Si共价键显著增强。

2. 材料表征与分析

研究团队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详细分析: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确认了ACN薄膜的超薄厚度(~1.8 nm)和均匀性。
-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了薄膜的表面粗糙度,结果显示ACN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极低(Rq ≈ 0.156 nm)。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材料在退火过程中的组成变化,证实了N-Si共价键的形成。
- 光致发光光谱(PL):观察到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PCN的光致发光峰逐渐消失,表明ACN与硅之间的界面结合增强,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

3. ACN/Si垂直光电二极管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基于ACN/Si异质结构,研究团队制备了垂直光电二极管,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
- 整流比:ACN/Si光电二极管在4 V偏压下显示出高达3.8×10⁸的整流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CN/Si和p-Si器件)。
- 光电探测性能:在零偏压条件下,器件对638 nm激光的响应表现出高灵敏度,线性动态范围(LDR)超过130 dB,响应时间为6.7 µs。
- 光谱响应:器件在400 nm至1000 nm的光谱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响应性能,适用于多光谱成像。

4. 主动矩阵图像传感器阵列的集成与成像演示

研究团队进一步将ACN/Si光电二极管与非晶铟镓锌氧化物(a-IGZO)薄膜晶体管(TFT)集成,构建了一个8×8的主动矩阵图像传感器阵列。该阵列能够实现对可见光到近红外光(NIR)的多光谱成像,展示了其在图像传感领域的应用潜力。

研究结论与意义

该研究通过创新的合成方法,成功在硅上制备了大面积、超薄且均匀的非晶碳氮化物薄膜,并实现了其与硅之间的强共价界面结合。基于这种ACN/Si异质结构,研究人员开发了高性能的垂直光电二极管,展示了其在光电探测和成像领域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不仅为碳氮化物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未来柔性电子和曲面图像传感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究亮点

  1. 创新的合成方法:通过两步CVD和氢气氛退火工艺,实现了大面积、超薄且均匀的非晶碳氮化物薄膜的制备。
  2. 强界面结合:通过增强N-Si共价键,显著改善了ACN与硅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
  3. 高性能器件:基于ACN/Si异质结构的垂直光电二极管表现出高整流比、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时间。
  4. 多光谱成像应用:通过集成a-IGZO TFT,成功构建了主动矩阵图像传感器阵列,展示了其在多光谱成像中的应用潜力。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该研究还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方法和数据支持,包括材料表征、器件性能测试和成像演示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外,研究团队还探讨了ACN/Si异质结构在柔性电子和曲面图像传感器中的潜在应用,为未来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