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频稳态视觉诱发场的视觉脑机接口

基于高频稳态视觉诱发场的视觉脑机接口

基于高频稳态视觉诱发场的视觉脑机接口

背景介绍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通过解码特定的脑活动信号,使用户能够控制机器。尽管侵入性BCI在捕获高质量脑信号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应用主要局限于临床环境。而非侵入性方法,如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则为广泛应用BCI提供了更具可行性的途径。然而,由于脑脊液和颅骨的影响,EEG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变得非常微弱,且颅骨的差异性和各向异性导电性让定位EEG信号位置变得更加困难。

磁源成像(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脑活动的方法,它在捕捉精细空间信息方面优于EEG。这种优势主要源自磁通量不会像电流那样受到衰减。然而,传统MEG设备使用超导量子干涉器(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 SQUIDs)放置在距离头皮3-6厘米处,导致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较低,而且设备需要持续的低温制冷,增加了成本和操作限制。近年来,光泵磁力计(Optically Pumped Magnetometers, OPM)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被引入MEG测量中。OPM不仅要求更小的体积且不需要制冷,同时在理论上能提供与SQUID相当的灵敏度。

稳态视觉诱发场(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SSVEPs)在EEG特征中脱颖而出,通常被用作不同BCI系统中的控制信号。大多数SSVEP BCI系统使用低频(<12 Hz)或中频(12–30 Hz)的刺激,这些频率的信号较强。然而,低频和中频的SSVEP会减弱用户的真实体验,甚至增加视觉疲劳和癫痫风险。相比之下,高频SSVEP刺激能够提供更为舒适的互动体验,当闪烁频率超过临界闪烁融合阈(50-60 Hz)时,SSVEP刺激变得不易察觉,从而大大降低疲劳感,提升用户体验。然而,由于高频SSVEP-BIC系统性能较低,实际应用较少。

为解决这一挑战,本研究利用高频稳态视觉诱发场(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Fields, SSVEFs)构建基于OPM-MEG的BCI系统,探索其可行性。

论文来源

本研究论文由Dengpei Ji, Xiaolin Xiao, Jieyu Wu, Xiang He, Guiying Zhang, Ruihan Guo, Miao Liu, Minpeng Xu, Qiang Lin, Tzyy-Ping Jung, Dong Ming等多位来自中国天津大学医工交叉与转化医学学院、中国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天津市脑机交互与人机融合海河实验室的研究者共同撰写,并于2024年5月30日发表于《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论文的摘要显示了他们研究的关键点,即构建一个基于高频SSVEFs的MEG-BCI系统,以实现不可察觉的闪烁、用户友好和高准确率的目标。

研究方法

实验设备与环境

研究团队采用了由QuSpin(美国科罗拉多州路易斯维尔)制造的六通道第二代光泵零场磁力计,每个磁力计都是一个自包含的传感器单元,能够同时测量两个正交方向的磁场。为了满足无磁场环境的需要,传感器被安置在零磁场屏蔽室中,背景静态磁场被降低到约2纳特斯拉,梯度不超过15纳特斯拉每米。

参与者佩戴标准10/20脑电图帽,头盔固定传感器位置以保证精确的信号采集。

实验对象

五名被试(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1名女性,均为右撇子)参与了实验。所有参与者在实验前确认无幽闭恐惧症,并详细了解了实验过程。

刺激呈现

研究团队采用了由Cyclone IV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驱动的白色LED,设计了一个9命令封闭阵列的高频SSVEF系统,频率范围为58-62 Hz,以0.5 Hz为间隔。光纤被用来将刺激信号传入磁屏蔽室,以满足无磁场环境需求。

实验程序

每个被试完成15套离线实验,每套包含3个区块,每个区块包含9个刺激事件,以伪随机顺序呈现。每个刺激事件持续4秒,总时间为135秒。为了减轻黑暗环境的视觉疲劳,休息期间刺激单元保持常亮状态。

数据记录与分析

OPM-MEG系统用于记录数据,FPGA发送刺激触发信号,使用内置信号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采用了无限脉冲响应带通滤波器,范围设为55–70 Hz,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分析频域特性,使用集成任务相关成分分析(Ensemble Task-Related Component Analysis, ETRCA)算法进行目标识别和系统性能评估。

主要研究结果

环境噪声特性分析

通过分析被试在安静状态下的4–70 Hz频谱能量,确认了低频噪声不会影响高频SSVEF信号检测,验证了MEG信号的正常检测能力。

高频SSVEF的时域信号特性

通过分析被试从刺激开始前200毫秒到刺激后400毫秒的波形,确认了在约200毫秒的视觉潜伏期后,信号稳定且具有明显的幅值和相位。

高频SSVEF的频域特性分析

通过FFT分析,每个事件的目标频率上均有明显的能量峰值,反映了MEG信号的成功识别。在所有事件中,z轴的能量高于y轴,显示了在不同目标频率上的显著差异(p<0.01)。

高频SSVEF-BCI系统性能

离线实验中,该九命令BCI系统取得了平均分类准确率92.98%的成绩,理论最高信息传输率(ITR)为58.36 bits/min,最长个体ITR为63.75 bits/min(被试3),表明该系统在短数据长度下(0.7秒)达到了较高的ITR水准。

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次探索了基于高频SSVEF的OPM-MEG BCI系统的可行性,取得了显著的平均离线准确率(92.98%)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最高ITR(63.75 bits/min),表明MEG在检测微弱脑信号方面的潜力和可行性,为推进MEG在BCI系统中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价值。

实验亮点

  1. 创新性强: 首次探索了基于高频SSVEF的OPM-MEG BCI系统,解决了传统低频SSVEF带来的视觉疲劳和癫痫风险问题。
  2. 高准确率和ITR: 系统表现出色,平均分类准确率达92.98%,理论最高ITR为58.36 bits/min。
  3. 多维度信号分析: 通过对z轴和y轴信号的联合分析,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分类准确率,展示了多维度分析方法的潜力。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着重于扩展命令数量和改进适合于微弱MEG信号特性的算法,以进一步提升ITR。其他潜在的应用包括进行更多被试的在线实验,以证明系统的普遍性以及比较MEG和EEG联合实验中的不同特性,探索MEG在BCI系统中的更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