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任务异构集成学习的跨学科EEG分类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
背景介绍
运动意象(Motor Imagery, MI)指的是通过想象的方式进行活动而无需实际肌肉运动。这一范式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用于将大脑活动解码为外部设备的控制指令。特别是,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因其相对廉价、移动方便且时间分辨率高于其他神经影像工具而广泛用于BCI。此外,这一范式可以帮助中风患者进行神经康复。据研究,机器人辅助的脑机接口训练可以提升中风患者的运动康复效果(参见论文[5]和[6])。这是因为在MI期间激活的神经通路与实际运动执行(Motor Execution, ME)的神经通路相似,因此,通过想象这种方式也可能促使感知运动区域的神经通路激活,从而帮助中风后的运动康复。
研究源起
这篇文章由Minji Lee等人撰写,作者来自韩国天主教大学、生庆韩国国立大学、阿布扎比纽约大学、翰林大学和明记春溪康复医院等机构。本文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Vol. 32, 2024期刊上。论文研究得到了Chungbuk National University BrainKorea21 Program(2023)和韩国政府[科学与信息通讯技术部(MSIT)]的支持(NRF grant RS-2023-00252624)。
研究详述
a) 研究流程
研究的主要流程包括数据采集、实验协议、数据预处理、多任务异构集成学习(MEEG-HEL)框架及性能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参与者
- 共有九名患有慢性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参与了本研究。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5.36),其中包括3名女性。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认知功能评估(MMSE)和上肢运动功能评估(FMA_UL),以确定其参与实验的适用性。
实验协议
- 受试者执行了双手的依次敲击任务,分为ME和MI范式。任务按块设计,每个任务包含20个块。在每个块中,当屏幕上出现一个点(提示符),患者依次用手指从无名指到小指进行敲击。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使用NeuroPraX EEG系统(NeuroConn GmbH, Germany)以4000 Hz的采样率测量EEG数据。信号通过Ag/AgCl表面电极采集,并使用EEGLAB工具箱进行预处理。最终选择27个通道,并对EEG数据进行分段。
MEEG-HEL框架设计
- 采用公共空间模式(CSP)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序贯前向浮动选择(SFFS)方法进行特征选择,并采用七个基准模型构建异构集成学习器,这七个基准模型包括浅层神经网络(SNN)、核支持向量机(KSVM)、子空间判别分类器(SDC)等。最终通过加权的方法进行分类。
b) 主要结果
方向识别任务(DR)
- 在ME和MI范式中,ME范式下的分类性能为0.7061(±0.1270),而MI范式的分类性能为0.7419(±0.0811)。Confusion Matrix结果显示,MI范式的准确率更高,特别是在区分右手(RT)和左手(LT)方面。
运动评估任务(MA)
- 在ME和MI范式中的分类性能分别为0.6791(±0.1253)和0.7457(±0.1317)。MI范式的处理中,TP和FN值较高,表明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健康手。
专题矢量模式(CSP)结果
- 分类任务中,CSP模式经验显示,MI范式下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感觉运动皮层,而ME范式中,右手活动主要激活了左感觉运动皮层。
c)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MEEG-HEL框架在中风患者的多任务分类中表现出色,显著高于其他基准模型。通过对方向识别和运动评估任务的分类,可以为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有效的帮助。该框架不仅提高了分类精度,还增强了模型对新患者的适用性,有助于在临床环境中推广神经康复技术。
d) 研究亮点
- 采用多任务学习方法,将方向识别和运动评估任务结合起来,提高了模型的分类性能。
- 提出了异构集成学习方法,使得在小样本情况下仍能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 通过CSP特征提取和SFFS特征选择方法,极大提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准确性。
总结
本研究在中风患者的EEG分类中采用了多任务异构集成学习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分类性能,展示了该框架在神经康复中的潜力。通过识别方向和运动评估任务,可以为中风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康复训练方案,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考虑了中风患者的特征和实际需求,有望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