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沉积计数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其预后评估主要依赖于TNM分期系统。然而,现有的TNM分期系统在评估淋巴结阳性结直肠癌时,并未充分考虑肿瘤沉积(Tumour Deposits, TDs)的存在及其数量。肿瘤沉积是指位于结直肠系膜内的离散肿瘤结节,缺乏可识别的淋巴、血管或神经结构。尽管多项研究表明,肿瘤沉积与淋巴结阴性结直肠癌的总体生存率和远处转移风险密切相关,但TNM系统并未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赋予肿瘤沉积相同的预后价值。此外,多发性肿瘤沉积的预后意义也未得到充分重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Simon Lundström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基于瑞典结直肠癌登记系统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旨在探讨肿瘤沉积计数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独立预后价值,并呼吁将其纳入未...

miRNA基因中的多态性单核苷酸变异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综合评估

miRNA基因中的多态性单核苷酸变异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学术背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9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90万例。尽管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复杂,但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在miRNA基因中的变异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miRNA(微RNA)是一类短链非编码RNA,能够通过靶向mRNA的互补序列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miRNA基因中的SNPs可...

CYP19A1通过调节雌激素生物合成和线粒体功能调控结直肠癌化疗耐药性

CYP19A1通过调节雌激素合成和线粒体功能调控结直肠癌化疗耐药性 背景介绍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早期检测和治疗策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化疗耐药性仍然是有效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障碍,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和高死亡率。化疗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复杂且多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和激素信号通路的改变在化疗耐药性中起着关键作用。CYP19A1(细胞色素P450家族19亚家族A成员1),也称为芳香化酶,是雌激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尽管CYP19A1在激素依赖性癌症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仍未被充分探索。鉴于雌激素信号在多种细胞过程中的重要性,包括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研究人员假设CYP19A1可能在调...

局部TSH/TSHR信号促进结直肠癌中CD8+ T细胞耗竭和免疫逃逸

TSH/TSHR信号在结直肠癌中促进CD8+ T细胞耗竭和免疫逃逸 背景介绍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疗法在某些患者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大多数患者对ICB疗法反应不佳,尤其是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 MSS)型结直肠癌患者。CD8+ 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的功能耗竭是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已有研究表明激素如瘦素、类固醇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对T细胞功能有影响,但甲状腺刺激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

FOXC1介导的丝氨酸代谢重编程增强结直肠癌生长及5-FU耐药性

FOXC1介导的丝氨酸代谢重编程增强结直肠癌生长及5-FU耐药性 背景介绍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尽管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肿瘤的发展和化疗耐药性仍然是临床治疗中的重大挑战。5-氟尿嘧啶(5-FU)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化疗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 TS)来干扰核苷酸生物合成,从而抑制DNA复制和修复。然而,结直肠癌对5-FU的耐药率仍然较高,因此探索其耐药机制成为研究的重点。 代谢重编程在肿瘤生长和化疗耐药性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丝氨酸代谢是肿瘤代谢的重要特征之一。丝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主要通过外源性摄取和从头合成途径(Se...

结合MALDI成像与双光子显微镜揭示结直肠癌异质性的局部差异

结合MALDI成像与双光子显微镜揭示结直肠癌异质性的局部差异

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的多模态成像研究:揭示空间异质性 学术背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复杂性和异质性使得治疗和预后预测极具挑战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在癌症的进展、转移和治疗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中的胶原蛋白(collagen)对肿瘤病理生理学的影响尤为显著。然而,传统的组织学、结肠镜检查和分子筛查等方法无法全面表征肿瘤组织的空间复杂性,如癌症蛋白质组、胶原蛋白结构和细胞核分布的相互作用。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结直肠癌的异质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多模态成像策略,结合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Two-Photon Las...

己糖激酶2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感知果糖以促进结直肠癌的生长

己糖激酶2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感知果糖以促进结直肠癌的生长

果糖通过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促进结直肠癌生长 引言 近年来,果糖摄入量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加,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而这些病症是公认的癌症发展风险因素。尽管先前研究已表明果糖通过其代谢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但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完全阐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结直肠癌的免疫微环境中具有双重功能,可通过促炎性M1样极化抑制肿瘤增长,或通过免疫抑制性M2样极化促进肿瘤生长。本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温州医科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等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团队完成,主要探索果糖在调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方面的作用,并揭示果糖如何通过抑制M1样TAM的极化而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 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果糖摄入量...

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 V 通过促进 ZO-1 的泛素化和降解驱动结直肠癌转移

N-乙酰葡糖胺转移酶 V 通过促进 ZO-1 的泛素化和降解驱动结直肠癌转移

在近期发表在《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Yueping Zhan 等人探讨了 N-乙酰氨基葡糖转移酶 V (MGAT5) 在结直肠癌(CRC)中的作用及其促进癌细胞转移的机制。这篇论文的发表源于 CRC 高死亡率和转移特性的迫切研究需求,因其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CRC 的转移仍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明确驱动 CRC 进展的分子机制对于研发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目的 CRC 转移是导致癌症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约 22% 的 CRC 患者在诊断时已出现转移病灶。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上皮-间质转化(EMT)在癌症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EMT 使细胞失去极性并破坏细胞间连接,从而促...

通过突变分析发现人类聚合酶δ校对缺陷的隐性效应

通过突变分析发现人类聚合酶δ校对缺陷的隐性效应

人类Polymerase δ校对缺陷隐性效应的发现:通过对POLD1突变正常细胞及癌细胞的突变分析 背景介绍 DNA修复的破坏是导致遗传性癌症的主要机制之一。POLD1和POLE的外显子区域中的杂合致病变异会影响清除酶的校对活性,导致癌症易感综合症,表现为胃肠多发性息肉、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增加风险。目前普遍的解释是,这些清除酶活性的丧失与癌症的发展是通过增加体细胞突变率产生联系。然而,关于这一假设的具体验证仍存在争议,研究者通过分析一个携带POLD1突变家族成员派生的成纤维细胞克隆和亲子间的新生突变来探索这一问题。 论文来源 本研究由Maria A. Andrianova、Vladimir B. Seplyarskiy、Mariona Terradas等人完成,他们来自于Institut...

英格兰结直肠癌患者中林奇综合症识别的基线分析

林奇综合症诊断路径分析 导言 林奇综合症(Lynch Syndrome, LS)是一种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症病,主要导致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和子宫内膜癌以及其他多种癌症的发生。尽管林奇综合症在癌症患者中的发病率和对公共健康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可,但其实际诊断率极低,据估计超过95%的林奇综合症患者仍未被正确诊断。然而,2017年,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建议所有的结直肠癌病例都应进行DNA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 dMMR)测试,以更好地识别这些患者并改善其预后。 研究背景 本研究由Fiona E. McRonald、Joanna Pethick、Francesco Santaniello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