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呼吸困难患者体外闭环呼吸调节的仿生软体机器人

科学论文综合学术报道

在现代医学中,呼吸调节对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正压呼吸机存在长期依赖和损伤等问题,而类似”铁肺”这样的体外辅助设备虽提供了无创替代方案,但现有的人工驱动器尚未达到仿生呼吸肌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的作者提出了一种仿生软体外骨骼机器人,通过模拟自然呼吸,能够实现体外闭环呼吸调节。

仿生软体机器人示意图

学术背景

呼吸机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新冠疫情的持续,呼吸功能辅助的需求大大增加。目前的呼吸辅助设备,包括正压和负压呼吸机,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正压呼吸机会引起气压伤和不良血流动力学效应。负压呼吸机虽然能更接近自然呼吸,但通常结构刚性且笨重。现有的仿生呼吸辅助设备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没有主动的吸气和呼气辅助。因此,开发一种既能提供仿自然呼吸双向主动支持,又具有良好穿戴性的软体呼吸辅助机器人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来源

这篇论文题为《Extracorporeal Closed-Loop Respiratory Regulation for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fficulty Using a Soft Bionic Robot》,由Beihang University(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包括Yan Zhang、Qinggang Ge、Zongyu Wang等人,已被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接受发表。

研究工作流程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软体外骨骼机器人,用于无创呼吸调节。该系统包括两个模块:吸气模块和呼气模块。吸气模块通过一个变刚度壳体形成真空腔,对胸廓施加负压以增加肺容量;呼气模块采用软体折纸阵列,在正压作用下压迫腹肌和抬升膈肌,以促进呼气。

  1. 吸气模块的设计与性能: 该模块设计中,变刚度壳体可以通过层叠材料的折叠构造来实现。此外,还设计了一个皮肤友好的密封环,以确保在施加负压时壳体保持原状。实验表明,当施加-15 kPa负压时壳体在夹持状态下保持形状,在松弛状态下塌缩。负压腔在连续变化的控制信号下表现出良好的压力响应。

  2. 呼气模块的设计与性能: 呼气模块由八个软体折纸驱动器组成,每个驱动器由硅橡胶和凯夫拉丝增强材料制成。在施加15 kPa至25 kPa的正压后,它们产生的输出力量有一定延迟,但可以提供高达400N的力量,适合于辅助呼吸的需求。

  3. 体外呼吸监测与数据分析: 使用小型惯性测量单元(IMU)传感器检测胸腔运动并触发机器人辅助。通过与呼吸面罩测量的肺容量变化进行对比,设计了一种基于IMU的实时呼吸检测算法,能有效捕捉患者的呼吸运动。

  4. 闭环控制系统设计: 构建了人机耦合呼吸力学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模型的控制器,通过调整呼吸系统的参数,实现连续、实时的呼吸调节。目标呼吸曲线被设计为三角波形,通过实际IMU数据进行拟合,以确保控制的精确性。

  5. 健康受试者和呼吸困难患者的测试: 对10名健康受试者和10名呼吸困难患者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健康受试者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呼吸幅度明显增大,呼吸参数如峰值吸气流、峰值呼气流、吸气量和呼气量均有显著提高。对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这种软体机器人也显著改善了其通气能力,且血气检测结果也有明显改善。

研究结果

  1. 吸气和呼气模块的性能: 吸气模块在夹持状态下可保持变硬的壳体形状,并在负压达到-5 kPa时对胸部施加显著的扩张力。呼气模块提供的力量在响应控制信号时有短暂延迟,但能够提供足够的压缩力以辅助呼气。

  2. 呼吸监测和数据分析: IMU传感器的数据和呼吸面罩测量的数据高度一致,可以准确反映受试者的呼吸状况。通过算法设计,IMU传感器能够及时检测到呼吸的起点和终点,确保控制器能够准确辅助呼吸。

  3. 闭环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目标呼吸曲线与实时IMU数据拟合度高,控制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特别是对于无呼吸功能障碍的参与者,机器人辅助的呼吸幅度和强制呼吸相似甚至更大。

  4. 健康受试者和患者的呼吸调节效果: 对于健康受试者,机器人辅助后的呼吸幅度明显增加,呼吸参数得到显著改善。对于患者,呼吸调节后的通气能力显著提高,部分患者的血气指标也有明显改善,证明了这种软体机器人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潜力。

研究结论与价值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软体外骨骼机器人系统,能够非侵入式地实现呼吸调节,对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表现出显著的辅助效果。无论在医院还是家庭环境中,这种机器人都有潜力用于辅助呼吸功能,特别是对那些需要长时间通气支持的患者。此外,该系统通过仿自然呼吸的双向支持,为现有呼吸设备提供了一个无创的替代方案。

研究亮点

  1. 仿自然呼吸的设计: 软体机器人通过负压扩展胸廓和正压压缩腹肌,实现了仿自然呼吸的双向主动辅助。

  2. 实时监测与闭环控制: 使用IMU传感器实时监测呼吸状况,并通过闭环控制系统动态调整机器人参数,实现了精准的呼吸调节。

  3. 广泛适用性: 这种机器人不仅对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有效,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应用也显示出改善通气能力的潜力,适用于医院、家庭甚至高原缺氧环境。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该软体机器人表现出一定优势,但未来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升其密封性能和动态响应。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呼吸疾病,开发适应性的控制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具体的临床需求。 这项研究为呼吸辅助技术提供了一个创新且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