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残疾评估表2.0在检测术后长期功能残疾中的响应性

随着麻醉、手术和重症监护管理的进步,手术患者的短期围手术期结局(perioperative outcomes)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的长期结局,如功能恢复或功能障碍(functional disability)。功能障碍被定义为患者在执行日常生活基本任务或更复杂的独立生活任务时遇到的困难。尽管已有多种量表(如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测量工具)用于检测功能障碍,但这些量表通常仅适用于特定情境(如康复或骨科手术)。因此,评估术后功能障碍的最佳工具仍存在争议。

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DAS 2.0)是一种广泛用于检测术后功能障碍的量表,但其在术后1年内的响应性(responsiveness)已有研究,而长期(如5年后)的响应性尚未得到充分评估。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WHODAS 2.0在术后5年检测功能障碍的响应性,以填补这一研究空白。

论文来源

本研究由日本奈良医科大学麻醉学系的Yoko Yabuno、Yusuke Naito、Mitsuru Ida、Masahiko Kawaguchi以及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预防医学与流行病学系的Soshiro Ogata共同完成。论文于2025年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BJS)上,DOI为10.1093/bjs/znaf002。

研究流程

研究对象与设计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二次分析。研究对象为年龄≥55岁、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并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患者。研究共纳入3799名患者,最终分析中包括2596名患者。患者在术前和术后5年分别填写了12项WHODAS量表和Medical Outcome Study Short Form(SF-8)问卷。

数据收集

术前收集的数据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前合并症(如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呼吸功能、血清白蛋白和肌酐浓度,以及术前使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类固醇、他汀类药物等)。手术类型和手术应激程度通过手术应激评分(Operative Stress Score, OSS)进行评估。术后并发症(如再次手术、再次住院、中风、心肌梗死等)在术后1个月内由研究人员评估。

功能评估

术前功能评估通过面对面访谈进行,术后评估则通过邮件进行。问卷在术后3个月、1年和5年发送给患者。若患者未回复问卷,研究人员通过电话联系患者或其家属获取数据。若两次电话联系后仍未获得回复,则视为无应答。

响应性评估

响应性评估采用三步法:
1. 相关性分析:计算WHODAS得分变化(ΔWHODAS)与SF-8物理得分变化(ΔPCS)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ρ)。
2. 亚组分析:根据ΔPCS将患者分为改善组和下降组,并进一步分为四个亚组,比较各亚组的ΔWHODAS中位数。
3. 标准化响应均值(SRM)计算:计算整体队列和预测功能改善或下降的亚组的SRM,并与整体SRM进行比较。

主要结果

相关性分析

ΔWHODAS与ΔPCS之间存在中等相关性(ρ = -0.47,95% CI -0.50至-0.44),表明WHODAS得分的变化与SF-8物理得分的变化显著相关。

亚组分析

在功能下降的亚组中,ΔWHODAS中位数分别为14.6、6.25、2.08和0;在功能改善的亚组中,ΔWHODAS中位数分别为0、0、-2.08和-10.4。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标准化响应均值

整体SRM为0.18。预测功能改善的亚组SRM范围为-0.45至-0.67,预测功能下降的亚组SRM范围为0.17至0.56,表明WHODAS在检测术后5年功能障碍方面具有高响应性。

结论

WHODAS 2.0在术后5年检测功能障碍方面具有高响应性,可用于评估术后长期功能障碍。这一发现为术后患者的长期护理提供了重要工具。

研究亮点

  1. 填补研究空白:首次评估了WHODAS 2.0在术后5年的响应性,填补了长期功能障碍检测的研究空白。
  2. 大样本量:研究纳入2596名患者,结果具有较高的统计学效力。
  3. 多维评估:通过相关性分析、亚组分析和SRM计算,全面评估了WHODAS的响应性。
  4. 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结果支持WHODAS 2.0作为术后长期功能障碍检测的可靠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预测模型填补了缺失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尽管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失访率(31.3%),但敏感性分析表明,失访并未显著影响研究结果。

本研究为术后长期功能障碍的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