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立体定向放疗预防高风险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前瞻性多中心II期单臂试验(FIBROPANC)

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是治疗胰腺及周围器官肿瘤的常见手术,但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OPF)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高危患者中,POPF的发生率可高达50%。POPF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出血甚至死亡。尽管近年来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有所改进,POPF的发生率仍未显著降低。因此,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已有研究表明,术前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在胰腺癌患者中可显著降低POPF的发生率,这可能与放疗诱导的纤维化(fibrosis)有关,纤维化可以增加胰腺组织的硬度,从而减少手术中的撕裂风险。然而,对于非胰腺癌患者,术前放化疗的应用缺乏明确的适应症。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假设:术前单次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可能通过诱导局部纤维化,降低高危患者POPF的发生率。

论文来源

本研究由荷兰胰腺癌研究组(Dutch Pancreatic Cancer Group)的多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主要作者包括Leonoor V. Wismans、Tessa E. Hendriks等,来自荷兰的多家医疗机构,如Erasmus MC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Rotterdam和Amsterdam UMC。该研究于2025年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BJS)上,题为“Preoperative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to prevent pancreatic fistula in high-risk patients undergo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 (FIBROPANC):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phase II single-arm trial”。

研究流程

研究设计与对象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术前单次SBRT在高危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纳入的患者为因非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而接受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高危患者,主要纳入标准包括主胰管直径≤3 mm、WHO体能状态≤2级、年龄≥18岁等。排除标准包括慢性胰腺炎和良性肿瘤患者。研究分为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估阶段以及疗效评估阶段。

干预措施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在接受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前,接受单次12 Gy的SBRT,放疗靶区为胰腺颈部(未来切除部位)。放疗通过MRI引导或CyberKnife系统进行,部分患者使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引导的胰腺内标记物。手术在放疗后至少4周进行,以确保纤维化的形成。

主要终点

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安全性(≤15%的3-5级毒性)、可行性(胰腺组织硬度的显著变化)和有效性(与未接受SBRT的对照组相比,POPF发生率降低15%)。安全性通过记录放疗相关的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可行性通过硬度计(durometer)测量胰腺组织的硬度,有效性通过比较POPF的发生率进行评估。

次要终点

次要终点包括组织纤维化的评估(胶原密度)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胶原密度通过picrosirius red染色和数字病理学分析进行量化。

主要结果

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38名患者,其中33名(87%)完成了研究方案。安全性终点达到,仅1名患者(2.6%)出现了3级毒性(急性胰腺炎),与放疗相关。其他患者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无需医疗干预。

可行性

硬度计测量显示,放疗后的胰腺组织硬度显著增加(中位硬度47 vs. 37 Shore OO单位,p < 0.001)。胶原密度分析也显示,放疗后的组织胶原密度显著高于未放疗组织(6.1% vs. 4.6%,p = 0.003)。

有效性

在接受SBRT的患者中,57.6%发生了B/C级POPF,而同期未接受SBRT的对照组POPF发生率为34%(p = 0.011)。这表明SBRT未能显著降低POPF的发生率,甚至可能增加了POPF的风险。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首次评估了术前单次SBRT在高危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结果表明,SBRT是安全的,能够增加胰腺组织的硬度和纤维化,但未能显著降低POPF的发生率。这一结果可能与放疗剂量、放疗后手术间隔时间等因素有关。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更高的放疗剂量或更长的放疗后间隔时间,以进一步评估SBRT的潜在价值。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首次在高危非胰腺癌患者中评估术前SBRT的预防效果。
  2. 方法学:采用硬度计和胶原密度分析客观评估胰腺组织的变化,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3. 临床意义:尽管SBRT未能显著降低POPF发生率,但其安全性和对组织硬度的提升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还发现,部分患者在放疗后出现了轻度胰腺炎,提示放疗可能对胰腺组织产生一定的炎症反应。此外,研究团队建议未来的研究应结合其他干预措施,如改进手术技术或术后管理,以进一步降低POPF的发生率。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不仅了解了术前SBRT在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