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GFAP和p-tau-181与18F-SynVest-1 PET成像中突触密度的关联

阿尔茨海默病中血浆GFAP和p-tau-181与突触密度的关联研究 学术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一种多因素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大脑中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 Aβ)斑块和tau蛋白聚集物的积累。近年来,研究表明AD的发展和进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神经炎症、突触丢失和血管风险因素。其中,突触丢失是AD中的一个显著病理特征,并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神经病理学研究一致表明,突触丢失与认知衰退的关联比Aβ斑块负荷更为紧密。海马体通常是突触丢失最早和最严重的部位,这可能是由于内嗅皮层细胞通过穿通路径投射到海马体的退化所致。 突触囊泡糖蛋白2a(Synaptic Vesicle Glycoprotein 2a, SV2a)广泛表达于突触中,并...

胃肠道诱导的 α-突触核蛋白和 tau 蛋白传播引发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共病病理和行为损害

胃肠道诱导的α-突触核蛋白和Tau蛋白传播引发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共病病理及行为损伤 背景介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两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别由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a-syn)和Tau蛋白在大脑中聚集形成异常包涵体所致。Braak等研究提出一种假说,即PD的致病蛋白α-syn可能在胃肠道中的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先行聚集,并通过迷走神经向上传播至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然而,传统的PD模型在精确模拟胃肠道到脑部的致病蛋白传播上存在技术瓶颈。因此,建立更具真实性的模型以...

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的级联效应

阿尔茨海默症遗传风险研究的级联模式 背景与研究动机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在于两个病理特征的积累:淀粉样斑块和磷酸化tau神经纤维缠结。这些病理特征通常在记忆丧失和执行功能下降之前的多年内就已存在。淀粉样斑块通常在阿尔茨海默症临床症状出现前约20年开始积累,而tau缠结的空间分布更为贴近报告的认知缺陷和神经退行性病变。 近年来,基于阿尔茨海默症生物标志物进展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已被提出。这些框架中,基于“淀粉样亚硝基框架”(Amyloid-Tau-Neurodegeneration,ATN)的模型尤为引人注目。在该模型中,AD的进展按照淀粉样物质(A)、tau蛋白(T)和神经退行(N)的顺序依次发生,每一个标志物可以是...

神经元A2A受体加剧APP/PS1小鼠的突触丧失和记忆缺陷

a2a腺苷受体加剧app/ps1小鼠的突触损失和记忆缺陷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认知能力逐渐下降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包括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的沉积和神经元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的聚集。某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咖啡因摄入与年龄相关认知障碍和随后AD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咖啡因被认为是保护性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腺苷a2a受体(a2AR),这种受体在AD患者大脑中的表达有所增加。本文旨在进入了解早期a2AR在AD病理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尤其关注其在突触和记忆缺陷方面的影响。 研究背景及来源 本研究由Victoria Gomez-Murcia、Agathe Launay等多位学者共同完成,隶属多个法国和瑞士的神经科学研究机构,例如UMR-S1172 Lille Neur...

Alzheimer’s病中基于CRISPR-Cas的表观基因组编辑:通过光诱导蛋白质递送系统优化的工程外泌体

Alzheimer’s病中基于CRISPR-Cas的表观基因组编辑:通过光诱导蛋白质递送系统优化的工程外泌体 背景介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征是认知功能和记忆力逐渐下降,而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仍然有限。基因组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和表观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展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将这些功能性蛋白质高效地递送到细胞内部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外泌体是由细胞自然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可以作为递送治疗性生物分子的载体,具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等优势。 研究来源 本文发表在2024年8月7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题为“Engineered Exoso...

阿尔茨海默病与后皮质萎缩患者的多维临床和放射学变异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和后皮层萎缩患者渐进性多维度临床与放射学变异的研究报告 背景介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具有多种表型,包括典型的遗忘性(amnestic)和非遗忘性(非典型)表型。后皮层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 PCA)是一种突出的非典型表型,主要表现为视觉和其他后部功能的显著缺损,与典型的遗忘性阿尔茨海默病形成对比。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如何通过跨诊断的、渐进的多维度空间来概念化阿尔茨海默病和后皮层萎缩(以及其他阿尔茨海默病变体)的认知和大脑体积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论文来源 本文由Ruth U. Ingram博士、Dilek Ocal博士、Ajay Halai博士、Gorana Pobric博士、David M. ...

虾青素通过保护海马神经元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记忆障碍

虾青素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对抗血管性痴呆导致的记忆障碍 背景介绍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进行性认知障碍。现有研究证明,慢性脑缺血(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CCH)和供血不足是VAD的主要病因,进一步导致白质损伤和海马神经元死亡。而海马是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关键脑区,对缺血性损伤尤其敏感。VAD通常还伴随着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目前对于VAD的有效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依然缺乏。 近些年来,天然类胡萝卜素虾青素(Astaxanthin, AST)因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治疗效果而受到关注。AST具有强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直接...

3XTg-AD小鼠中食欲素系统基因的昼夜特征及其对阿尔茨海默症病理的早期影响

Orexin系统基因昼夜节律及其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症(AD)病理的影响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病理特征包括由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和由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Orexin及其受体与A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正常生理条件下,Orexin系统基因显示出昼夜节律。然而,Orexin系统基因在AD早期阶段的昼夜特征以及其在AD病程中的潜在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阐明3xtg-AD小鼠早期阶段Orexin系统基因的昼夜特征,并探讨其在AD神经病理发展中的潜在作用。 论文来源与作者 这篇文章由Jing Yin、Chun-Mei Tuo、Kai-Yue Yu、...

中国汉族家庭中的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型APP Met671Leu突变

一项探讨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新突变的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约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70%。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环境因素变化,A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预测到2050年,患者人数将达到现有的三倍。据统计,全球有约5000万人受到痴呆的影响,这一数字预计在未来数十年内将快速增长。然而,目前关于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简称EOAD)的研究仍然相对较为欠缺。EOAD指的是在65岁前出现临床症状的AD,其中约10%表现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众多致病基因中,APP(编码淀粉样前体蛋白)、PSEN1(编码前体蛋白酶概念蛋白1)和PSEN2(编码前体蛋白酶概念蛋白2)...

枸杞多糖通过改善突触结构可塑性和调节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ICV-STZ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认知功能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对 ICV-STZ 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认知功能的改善研究 研究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特点为进行性认知障碍、记忆受损、性格改变和情感障碍。病理上,AD 以神经元和突触退化以及由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 (Aβ) 肽构成的细胞外斑块和由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构成的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为特征。除了已知的AD病理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葡萄糖/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也显著增加了痴呆的风险。 脑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不良、脑内胰岛素水平降低和/或胰岛素运输和利用降低。这种胰岛素抵抗状态会导致大脑能量利用和代谢的改变,最终导致AD类似的病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