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在亲社会动机中的必要性
人类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对亲社会动机的必要性
研究背景及动机
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vmpfc在处理奖励和努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然而,vmpfc是否在这些功能中必不可少,仍然是未知的。许多关于vmpfc的病灶研究多为个案研究或包含少于十名患者的小组研究,考虑到个体在社会行为、努力和奖励处理方面的典型变异性,较大的样本量对于得出可靠的结论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具有罕见焦点vmpfc病灶的患者(n=25)、其他部位病灶的患者(n=15)和健康对照组(n=40),探讨vmpfc在亲社会行为中的因果作用。
论文来源
这篇研究论文由Patricia L. Lockwood、Jo Cutler、Daniel Drew、Ayat Abdurahman、Deva Sanjeeva Jeyaretna、Matthew A. J. Apps、Masud Husain和Sanjay G. Manohar等学者共同撰写,分别来自伯明翰大学心理学院人类大脑健康中心、心理健康研究所、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剑桥大学心理学系、牛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和John Radcliffe医院神经科。该论文于2024年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期刊上发表。
研究流程详解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了一项基于努力决策的任务,通过操控努力和奖励,比较25名vmpfc病灶患者与两个对照组(其他病灶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亲社会行为中的表现。每个参与者在每次试验中选择休息或接受努力工作,以获取奖励,这些奖励可能是为了自己或另一名匿名参与者(即亲社会条件)。通过使用计算神经学的方法,本研究拟合了多个计算模型,以精确量化努力和奖励在选择中的整合。
实验步骤
- 参与者选择:总共包含80名参与者,分为vmpfc病灶组、其他病灶组和健康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在任务开始前接受了一名神经科医生的评估。
- 任务设计:参与者通过手持测力计进行体力测试,测量其最大自主收缩力(MVC),并在每次试验中选择是休息还是工作。工作选项需要不同程度的努力(30%-70% MVC),以获得不同的奖励(2-10积分)。
- 亲社会条件:试验分为两种条件:自我受益(奖励为参与者自己)和他人受益(奖励为另一名匿名参与者)。每名参与者完成75次交错试验(每种条件各75次),分为三个区块,每个区块之间有一分钟的休息时间。
- 计算建模:研究通过多种模型拟合参与者的选择行为,以精确量化努力折扣(κ参数)和决策一致性(β参数),并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优度。
数据处理及分析
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LMM)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vmpfc损伤对亲社会行为、努力和奖励处理的影响。通过体素病灶症状映射(VLSM)分析,揭示特定vmpfc子区域在亲社会行为、努力和奖励处理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
vmpfc损伤减少亲社会行为
与对照组相比,vmpfc病灶患者在帮助他人时表现出较少的亲社会行为。这一结果在多个行为和计算参数中得到了验证。具体表现为,当他人受益时,vmpfc病灶患者赚取的积分更少,选择工作的意愿更低,并且施加的力量也较小。VLSM分析进一步揭示,vmpfc内不同子区域对亲社会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内侧vmpfc损伤与反社会行为相关,而外侧vmpfc损伤则相对增加了亲社会行为。
努力和奖励敏感性
vmpfc损伤还减少了参与者对努力的敏感性,但对奖励的敏感性仅限于特定子区域。具体而言,vmpfc病灶患者在低努力条件下选择工作的意愿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在高努力条件下的选择差异不显著。此外,VLSM分析显示,涉及努力和奖励处理的区域与亲社会行为区域有部分重叠,但也存在独立的特定区域。
计算模型分析
通过计算模型分析发现,2κ2β抛物线模型最能解释参与者的选择行为。该模型表明,vmpfc损伤增加了亲社会奖励的折扣,即vmpfc病灶患者对他人奖励的折扣更高,而对自我奖励的折扣无显著变化。
结论及意义
本研究通过大样本量和多种方法的结合,提供了vmpfc在亲社会行为、努力和奖励处理中的多重因果作用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vmpfc不同子区域在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不同,其中内侧vmpfc损伤与反社会行为相关,而外侧vmpfc损伤则相对增加了亲社会行为。这些发现对理解vmpfc在决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子区域在社会行为、努力和奖励处理中的具体功能,以及这些区域与其他脑区的协同作用。
研究亮点
- 大样本量:相比以往的个案研究和小组研究,本研究样本量较大,增加了结果的可靠性。
- 多重方法结合:结合行为分析、计算建模和VLSM分析,全面揭示了vmpfc在亲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 子区域差异:首次明确了vmpfc不同子区域在亲社会行为中的不同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vmpfc在亲社会行为中的理解,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推动了神经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