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PD-L1通过脂质代谢重编程促进T细胞衰老

肿瘤细胞外囊泡中的PD-L1通过脂质代谢重编程促进T细胞衰老 学术背景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尤其是针对PD-1/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和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等免疫检查点的阻断疗法。然而,尽管这些疗法在某些癌症类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整体上,癌症免疫疗法的成功率仍然有限。许多患者对免疫疗法无反应或反应短暂,这表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存在复杂的免疫抑制机制,导致T细胞功能失调。 肿瘤细胞外囊泡(tumor-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TEVs)是肿瘤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能够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RNA和DNA,并通过这些分子在...

癌症细胞通过脂肪酸结合蛋白避免免疫细胞诱导的铁死亡

癌症细胞通过脂肪酸结合蛋白7逃避免疫细胞诱导的铁死亡 背景介绍 癌症通过创建免疫抑制环境来阻碍免疫反应,从而使肿瘤能够生长并对治疗产生抵抗。免疫系统通过CD8+ 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ferroptosis),这是一种依赖铁离子的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ROS)积累的细胞死亡方式。然而,癌症细胞如何逃避免疫治疗诱导的铁死亡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揭示了癌症细胞通过上调脂肪酸结合蛋白7(FABP7)来逃避铁死亡和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FABP7是一种主要在大脑中表达的蛋白质,参与脂肪酸代谢和运输,尤其在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前的研究表明,FABP7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相关。然而,FABP7在调节铁死亡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旨在揭示FABP...

通过胆碱磷酸盐介导的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抗原捕获以改进原位肿瘤疫苗

通过胆碱磷酸盐介导的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抗原捕获以改进原位肿瘤疫苗

以胆碱磷酸基团为基础的抗原捕获策略助力原位肿瘤疫苗研究:全新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肿瘤原位疫苗因其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靶向攻击的能力而备受关注,但这些疫苗在临床应用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因抗原捕获效率低和抗原呈递细胞(APC,antigen-presenting cell)活性不足所导致的免疫应答不强的问题,这项发表于《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文章由来自Jinan University、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和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联手完成,发表时间为2025年,聚焦如何通过胆碱磷酸(cholinephosph...

脂质体阿霉素新辅助化疗助力肿瘤膜抗原基纳米疫苗的免疫保护

利用脂质体多柔比星的新辅助化疗提高基于肿瘤膜抗原纳米疫苗的免疫保护 背景与意义 肿瘤外科手术是治疗实体瘤的主要方式,但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个性化免疫疗法中一种新兴的策略是基于自体肿瘤细胞膜抗原的疫苗(tumor membrane antigen-based vaccines, TMVs)。这种疫苗利用患者自身肿瘤细胞作为抗原的来源,能够激活免疫反应,从而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风险。然而,自体肿瘤细胞的临床应用效果仍然受限,其原因之一是肿瘤细胞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通常在接受基于肿瘤抗原的个性化疫苗治疗之前,还会经历各种治疗手段,例如术前全身化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研究表明,化疗可以通过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CBL0137与NKG2A阻断:一种针对MYC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的新型免疫肿瘤联合疗法

学术背景与问题提出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5-20%。由于其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TNBC对激素治疗和靶向HER2的疗法不敏感,主要依赖化疗。然而,TNBC的复发率和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且常伴随脑、肝、肺和骨的远处转移。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改善TNBC患者的预后成为迫切需求。 MYC原癌基因在超过60%的TNBC中过度表达,直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通过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肿瘤生长。尽管MYC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治疗靶点,但由于其缺乏药物结合口袋,直接抑制MYC功能一直具有挑战性。因此,研究人员探索了通...

长期静脉注射抗CD20抗体治疗对法国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疗效评估

长期静脉注射抗CD20抗体治疗对法国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疗效评估 背景与研究动机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和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靶向B淋巴细胞CD20抗原的选择性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V)B细胞消耗疗法(B-Cell Depleting Therapy, BCDT)的二、三期临床试验显著改变了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 MS, RMS)以及活动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rogressive MS, PMS)的治疗格局。然而,对于长期BCD疗法持续B细胞耗竭如何影响临床和影像学稳定性的问题,研究相对有限。 尽管已有部分研究探讨了减少BCD剂量或延长BCD剂量间隔的可能性,但在多...

胃癌中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烟酰胺代谢对抗动态改变肿瘤微环境

尼古丁酰胺代谢对抗之间的宏观与微观机制:胃癌微环境的操纵 背景介绍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一种具有独特且异质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癌症类型。尽管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在胃癌治疗中取得了进展,但近半数患者对ICB疗法无反应。这提示了抗肿瘤反应实际上是TME中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为了揭示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的作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和动态血浆样本分析,他们首次提出了肿瘤微环境内尼古丁酰胺(nicotinamide, NAM)代谢的“对抗”机制。本文聚焦于在表达限速酶NAM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通过抗神经酰胺免疫疗法可逆转的神经酰胺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通过抗神经酰胺免疫疗法可逆转的神经酰胺病 背景介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之一。糖尿病不仅会导致宏观血管和微观血管的慢性并发症,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一种微血管并发症,是工作年龄段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DR的晚期阶段特点是视力丧失和黄斑区液体积聚(称为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或视网膜内无法控制的新生血管化(被称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尽管控制血脂异常能减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进展,但其在视网膜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目前,对于PDR或DME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但是这一疗法对约40%的患者无效或效果有限。此外,激光光凝治疗...

使用临床引导的培养方法从造血干/祖细胞生成异基因CAR-NKT细胞

探讨临床应用的CAR-NKT细胞生成 研究背景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已获得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然而,使用自体CAR-T细胞产品存在高成本、制造时间长、患者获取难度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疾病进展或接受过前期治疗的患者,可能没有足够的或功能正常的T细胞来生产CAR-T细胞。为了开发“现成的”细胞治疗产品,两种方法正在探索:一种是使用常规的αβT细胞,通过删除内源性TCR表达来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风险,另一种是使用天生具有低GVHD风险的细胞类型,如巨噬细胞、NK细胞和不变自然杀伤T(iNKT或NKT)细胞。 NKT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αβT细胞,其特征在于不变的TCRα链和NK标记物共同表达。由于其识别非多态性CD1d分子,...

原位AAV-SB-CRISPR筛查肿瘤内浸润的原代NK细胞来识别CAR-NK疗法的基因检查点

AAV-SB-CRISPR筛查肿瘤内浸润的原代自然杀伤细胞揭示CAR-NK疗法的遗传性检查点 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提高自然杀伤(NK)细胞治疗癌症的临床潜力的研究愈发受到关注。尽管在临床治疗中充满潜力,但NK细胞疗法的成功受到多重限制的制约。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原代NK细胞执行了一项体内腺相关病毒(AAV)-睡美人(Sleeping Beauty, SB)-CRISPR筛查,针对四种固态肿瘤小鼠模型的肿瘤浸润NK(TINK)细胞展开研究。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对TINK细胞进行了单细胞转录组景观的分析,并鉴定出了之前未曾探究的NK细胞亚群和差异表达的TINK基因。 雷鹏、保罗·A·雷瑙尔、贾科莫·斯费鲁扎、罗家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