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TSE序列的放射外科手术在延长颅内远处复发时间中的疗效:一项在组织学多样化患者队列中的会话分析
3D-TSE序列在延长颅内远处复发时间中的疗效:一项基于组织学多样化患者队列的分阶段分析
学术背景
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 BM)是颅内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显著影响癌症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系统性癌症的初始诊断中,约15%的患者在任何阶段以及高达30%的IV期患者被诊断为脑转移瘤,随着系统性疾病进展,这一比例可能上升至50%。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的普及和分期指南的实施,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然而,尽管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BRT)在治疗脑转移瘤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其对神经认知功能的负面影响使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或分次放射外科(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SRS)成为更优选择。尽管如此,SRS治疗仍面临颅内远处复发(Distant Intracranial Failure, DIF)的风险,尤其是当小转移瘤未被传统成像技术充分检测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将3D快速/涡轮自旋回波(3D Fast/Turbo Spin Echo, 3D-TSE)序列整合到SRS实践中对脑转移瘤检测和DIF时间延长的影响。研究团队希望通过这一技术改进,提高脑转移瘤的检测率,从而延长患者的DIF时间,尤其是在颅内病变有限且未接受中枢神经系统(CNS)活性药物的患者中。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Eyub Y. Akdemir、Selin Gurdikyan、Muni Rubens等来自Miami Cancer Institute, Baptist Health South Florida的研究团队撰写,并于2025年发表在Neuro-Oncology期刊上。论文的通讯作者为Rupesh Kotecha,他是迈阿密癌症研究所放射肿瘤科的主任。
研究流程
数据采集
研究团队在获得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后,纳入了2019年2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迈阿密癌症研究所接受SRS/fSRS治疗的成年患者。排除标准包括曾接受WBRT、KPS评分低于60、小细胞肺癌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研究收集了患者的性别、种族、年龄、肿瘤组织学、颅内病变负担、系统治疗状态等数据。所有患者均接受了3特斯拉磁场下的对比增强MPRAGE序列成像,从2020年2月起,3D-TSE序列被引入作为SRS/fSRS治疗计划的补充。
研究方法
研究分为两个队列:控制队列(仅使用MPRAGE序列)和主要队列(同时使用MPRAGE和3D-TSE序列)。通过Kaplan-Meier方法估计DIF的中位时间,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DIF的因素。
结果分析
研究共纳入308名患者,进行了467次SRS治疗,涉及1918个脑转移瘤。控制队列包括92名患者,进行了135次治疗,主要队列包括216名患者,进行了332次治疗。3D-TSE序列的引入使得脑转移瘤的检测率提高了24%,尤其是在1-4个转移瘤和单发转移瘤的患者中,DIF时间显著延长。具体而言,主要队列的中位DIF时间为11.4个月,而控制队列为6.8个月(p = 0.029)。在未接受CNS活性药物的患者中,3D-TSE序列的整合显示出延长DIF时间的趋势。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将3D-TSE序列整合到SRS实践中可以显著提高脑转移瘤的检测率,并延长DIF时间,尤其是在颅内病变有限且未接受CNS活性药物的患者中。这一发现为优化SRS治疗流程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亮点
3D-TSE序列的整合显著提高了脑转移瘤的检测率:研究显示,3D-TSE序列的引入使得脑转移瘤的检测率提高了24%,尤其是在小转移瘤的检测中表现出色。
延长DIF时间:主要队列的中位DIF时间显著长于控制队列,尤其是在1-4个转移瘤和单发转移瘤的患者中,DIF时间延长更为显著。
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SRS治疗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未接受CNS活性药物的患者中,3D-TSE序列的整合可能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还发现,3D-TSE序列在检测靠近皮质血管、静脉窦、硬脑膜和脑表面的小转移瘤方面表现出色,这为未来脑转移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此外,研究团队还强调了3D-TSE序列在减少假阳性病灶和优化治疗计划中的潜在作用。
通过这项研究,SRS治疗在脑转移瘤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得到了进一步拓展,3D-TSE序列的引入有望成为未来脑转移瘤治疗的标准流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