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ronextamab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LM-2试验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学术背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尽管一线免疫化疗(如R-CHOP方案)在DLBCL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约30%的患者会在一线治疗后复发或难治(relapsed/refractory, R/R)。对于这些患者,尤其是原发性难治性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6-7个月,预后极差。因此,开发针对R/R DLBCL的有效治疗方案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T细胞参与疗法,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和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在R/R DLBCL的治疗中显示出重要潜力。CAR-T疗法虽然在部分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其应用受到诸多限制,如复杂的制造流程、高昂的成本以及严重的副作用(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因此,双特异性抗体作为一种“现成”(off-the-shelf)的治疗选择,逐渐成为R/R DLBCL治疗的重要补充。

Odronextamab是一种Fc沉默的人源化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结合恶性B细胞上的CD20和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CD3,从而诱导T细胞介导的B细胞杀伤。本研究旨在评估Odronextamab在R/R DLBCL患者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在CAR-T疗法失败后的患者中。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来自多个国际研究机构的作者团队撰写,主要作者包括Won Seog Kim(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amsung Medical Center)、Tae Min Kim(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等。该研究于2025年3月发表在《Nature Cancer》期刊上,题为“Odronextama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primary efficacy and safety analysis in phase 2 elm-2 trial”。

研究流程与结果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一项多队列、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试验(ELM-2),旨在评估Odronextamab在R/R B-NH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报告了DLBCL队列的长期随访结果。研究纳入了127名R/R DLBCL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治疗,包括抗CD20抗体和烷化剂。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静脉注射Odronextamab,每21天为一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为了降低CRS的风险,研究采用了逐步加量的给药方案(step-up dosing)。具体方案包括: 1. 初始方案:1 mg(第1天0.5 mg,第2天0.5 mg)→ 20 mg(第8天10 mg,第9天10 mg)→ 160 mg(第15天)。 2. 优化方案:0.7 mg(第1天0.2 mg,第2天0.5 mg)→ 4 mg(第8天和第9天)→ 20 mg(第15天和第16天)→ 160 mg(第22天)。

主要终点与次要终点

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次要终点包括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CR)、缓解持续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 Do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S)。

研究结果

  1. 疗效分析

    • ORR与CR率:在29.9个月的随访中,ORR为52.0%(66/127),CR率为31.5%(40/127)。
    • 缓解持续时间:中位DoR为10.2个月,CR患者的中位DoR为17.9个月。
    • PFS与OS:中位PFS为4.4个月,中位OS为9.2个月。CR患者的PFS和OS显著优于部分缓解(PR)患者(PFS:20.4个月 vs. 5.8个月;OS:未达到 vs. 17.0个月)。
  2. 生物标志物分析

    • 在第4周期第15天(C4D15),20/63例患者达到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阴性(MRD-)。MRD-患者的PFS显著优于MRD+患者(HR=0.27)。
  3. 安全性分析

    •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99.2%的患者报告了TEAEs,最常见的为CRS(55.1%)、发热(43.3%)和贫血(38.6%)。≥3级TEAEs发生率为84.3%,最常见的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6.0%)和贫血(22.8%)。
    • 感染:64.6%的患者报告了感染,其中COVID-19感染占18.1%。
    • CRS管理:25%的患者使用了托珠单抗(tocilizumab),21.7%的患者使用了系统性类固醇。无患者因CRS需要机械通气或进入重症监护室。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表明,Odronextamab在高度难治的R/R DLBCL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CAR-T疗法失败后的患者中。其ORR和CR率与现有双特异性抗体(如Glofitamab和Epcoritamab)相当,且安全性可控。此外,MRD清除与PFS改善的关联表明,早期MRD评估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研究亮点

  1. 创新性治疗方案:Odronextamab通过逐步加量给药有效降低了CRS的发生率,特别是在优化方案中,≥3级CRS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2. 广泛适用性:Odronextamab在多个高危亚组中均显示出一致的疗效,包括老年患者、多次治疗失败的患者以及双重难治性患者。
  3. MRD的预后价值:早期MRD清除与PFS改善的关联为未来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本研究还探讨了Odronextamab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潜力,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可及性,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地区。此外,研究团队还计划开展III期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评估Odronextamab在更早期治疗线中的应用。

Odronextamab作为一种新型双特异性抗体,为R/R DLBCL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在CAR-T疗法失败后的患者中。其显著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使其有望成为未来DLBCL治疗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