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极呼吸的Geobacter sulfurreducens生物膜合成钯纳米颗粒

利用电极呼吸的Geobacter sulfurreducens生物膜合成钯纳米颗粒 研究背景 在现代工业和环境科学中,钯(Pd)作为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制药、农业和化学工业中。然而,传统的钯纳米颗粒(Pd NPs)合成方法通常依赖于高能耗的化学和固态合成技术,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昂,还会产生有害的化学废物。因此,开发一种更加可持续、环保的钯纳米颗粒合成方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电活性微生物(如Geobacter sulfurreducens)因其能够通过氧化有机电子供体并将电子传递到外部固体矿物或电极表面而受到广泛关注。这种微生物不仅能够在电极表面形成生物膜,还能够还原可溶性金属离子(如钯离子),从而合成金属纳米颗粒。利用电活性微生物进行钯纳米颗粒的合成,不仅可以在生理温...

地中海栎科生态系统受疫霉菌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挑战:从综合害虫管理的视角研究

地中海Fagaceae生态系统受疫霉菌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挑战 学术背景 地中海地区的Fagaceae(壳斗科)生态系统,包括橡树(Quercus ilex和Quercus suber)和栗树(Castanea sativa),是欧洲南部重要的生态和经济资源。然而,近年来,这些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衰退问题,主要原因之一是外来入侵病原体——Phytophthora cinnamomi(疫霉菌)的传播。这种病原体通过感染树木的根系,导致树木逐渐衰弱甚至死亡。此外,气候变化加剧了这一问题,尤其是地中海地区的气候变暖和干旱化趋势,为疫霉菌的传播和繁殖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研究机构合作撰写了一篇综述性论文,旨在全面分析疫霉菌在地中海Fagaceae生态系统中的...

森林树木病毒组作为树木疾病和生物控制剂的来源

森林树木病毒组作为树木疾病和生物防治的来源 学术背景 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对全球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森林树木的健康受到多种病原体的威胁,包括真菌、卵菌、细菌、病毒以及昆虫和线虫等害虫。尽管真菌和昆虫被认为是造成森林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但近年来,植物病毒在森林和城市树木中的普遍存在及其对树木健康的负面影响逐渐被认识到。病毒不仅可以直接导致树木疾病,还可以通过影响树木的代谢和免疫系统,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此外,真菌病毒(mycoviruses)作为潜在的生物防治工具,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研究真菌病毒,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利用这些病毒来控制森林病原真菌的生长和传播,从而减少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论文来源 这篇综述论文由Eeva J. Vainio(芬兰自...

肺炎克雷伯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通过抑制SIRT1损害内皮功能

Klebsiella pneumoniae 衍生的细胞外囊泡通过抑制 SIRT1 损害内皮功能 学术背景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Klebsiella pneumoniae(K.pn,肺炎克雷伯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被发现与高血压的发展有关。然而,K.pn 如何影响内皮功能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内皮功能障碍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早期事件,而细菌衍生的细胞外囊泡(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BEVs)在调节宿主细胞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 K.pn 衍生的细胞外囊泡(K.pn EVs)对内...

金黄色葡萄球菌囊泡通过p38 MAPK-MERTK裂解介导的巨噬细胞胞葬抑制损害皮肤伤口愈合

金黄色葡萄球菌囊泡通过p38 MAPK-MerTK裂解介导的巨噬细胞胞葬作用抑制皮肤伤口愈合 背景介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是导致慢性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的伤口中,其感染率高达65%。慢性伤口难以愈合的原因之一是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受到抑制。胞葬作用是巨噬细胞清除凋亡细胞的过程,对炎症的消退和组织修复至关重要。然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如何通过其分泌的囊泡(S. aureus vesicles, SAVs)影响胞葬作用,进而延缓伤口愈合的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囊泡(SAVs)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特别是其如何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来影响伤口修复。通过这一研究,作...

追踪产ESBL大肠杆菌在三级医院中的携带、获得和传播: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

关于ESBL产大肠杆菌(ESBL-EC)在医院非ICU病房中的携带、获取及传播动态的两年研究 抗菌素耐药性是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科(Enterobacterales)菌株的迅速传播尤为值得关注。这类细菌不仅存在于医院感染,也显著影响社区感染。根据全球监测数据显示,ESBL-E菌株在欧洲、中东非洲及美国的分布情况严重不均,这反映了不同地区抗菌药物使用政策和耐药菌传播路径的复杂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ESBL-E菌株在医院中的流行动态,以便制定更为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本研究以意大利罗马著名三级医疗机构“Università Cattoli...

重新审视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的突变耐药性

重新审视Haemophilus influenzae的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的突变性耐药研究 背景与研究动机 Haemophilus influenzae(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机会性细菌病原体,能够引发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及侵袭性感染,如败血症和脑膜炎,特别是在婴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个体中。近年来,随着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BLNAR,β-lactamase-negative ampicillin-resistant)菌株的出现,以及基因型和表型耐药性之间的不明确关联,临床经验性治疗和患者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β-内酰胺类药物如氨苄西林曾是治疗H. influenzae感染的首选,但由于氨苄西林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许多国家的治疗方案已经向包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或第三代头孢菌素转变...

使用纳米孔测序技术从阳性血培养中全面识别病原体及预测抗菌素耐药性

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血流感染病原体识别与抗生素耐药性预测研究 学术背景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 BSI)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通常通过血培养阳性结果和全身性感染症状来诊断。血流感染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且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微生物的出现使得血流感染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传统的病原体识别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ST)通常需要2-5天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 近年来,快速AST设备的出现(如Accelerate PhenoTest BC系统和Q-...

基于长读长测序的多重耐药微生物基因组监测

基于长读长测序的多重耐药微生物基因组监测研究 学术背景 多重耐药微生物(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这些微生物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感染难以治疗,增加了医疗负担。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MDROs的传播,准确识别其耐药基因、分子类型变化以及传播路径至关重要。传统的分子分型方法,如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虽然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分辨率较低、操作复杂且成本高昂。近年来,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的方法逐渐成为主流,...

百年植物标本揭示葡萄皮尔斯病的起源

百年草标本揭示葡萄藤皮尔斯病的传播历史:研究综述 葡萄藤皮尔斯病(Pierce’s Disease, PD)是一种严重威胁葡萄种植业的植物疾病,其由名为Xylella fastidiosa(木质部快速死亡细菌)中的快速死亡亚种(Xylella fastidiosa subsp. fastidiosa,简称Xff)引起。然而,这一病原体的地理起源、传入美洲的时间,以及传播路径均存在诸多科学争议。为解决上述问题,由Monica A. Donegan等科学家主导,分别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Muse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CNRS, Paris)及其他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