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物水平调控酶活性控制蓝藻从代谢休眠中苏醒

研究亮点:胞内代谢物如何调控蓝藻从代谢休眠中苏醒 研究标题:“Metabolite-level regulation of enzymatic activity controls awakening of cyanobacteria from metabolic dormancy” 该研究发表于《Current Biology》 (2025年1月6日),由Sofía Doello领导完成,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卡塞尔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的多位学者参与。本文揭示了胞内代谢物如何通过调控关键酶的活性,控制蓝藻从代谢休眠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的过程。文章强调了代谢物水平调控(metabolite-level regulation)在微生物环境适应中的关键作用。 背景:氮饥饿与蓝藻代谢休眠 蓝藻(Cyano...

生物碱与毒蛙皮肤微生物多样性和代谢功能的关系

毒蛙生物碱与皮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代谢功能的科学发现 背景与研究意义 毒蛙(Dendrobatidae)作为一种具有特殊防御机制的两栖动物,其皮肤中富含生物碱(alkaloids)化合物往往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然而,这些毒蛙皮肤的微生物群落如何受到生物碱的影响却鲜有研究。皮肤微生物群(microbiome)被认为对宿主生物的健康至关重要,可能在宿主的免疫防御、毒性维持及生态适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外源化学物质可能显著改变宿主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但毒蛙体表生物碱的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这篇由Stephanie N. Caty等人撰写并于2025年1月6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展开了对毒蛙皮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代谢功能的深入探...

革命性自供电转导机制用于长效稳定葡萄糖监测:在微工程纸基平台中实现选择性敏感细菌孢子萌发

革命性的自供电葡萄糖监测机制:基于微生物孢子的微工程纸基平台 学术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衰竭和神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预计将从2021年的5.29亿增加到2050年的13亿,因此有效的血糖监测变得尤为重要。尽管目前的医疗手段无法治愈糖尿病,但通过血糖监测,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传统的血糖监测设备通常依赖于酶基电化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虽然具有高选择性和便携性,但酶的降解问题限制了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非侵入式、连续监测的血糖监测技术,如通过汗液、唾液和泪液等生物体液进行监测。然而,现有的连续血糖监测系统(CGM)通常只能持续几天,并且需要特定的储存条件以维持其性能。 ...

基于光纤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传感器用于快速多重检测生禽中的食源性病原体

基于光纤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传感器用于快速多重检测生禽中的食源性病原体 学术背景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其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仅在美国,每年就有135万例感染、26,500例住院和420例死亡病例。尽管有国家层面的改进目标,但美国的沙门氏菌感染率在过去三十年中几乎没有变化。家禽产品,尤其是鸡肉和火鸡产品,是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来源,约占沙门氏菌病病例的23.4%。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估计,每25个在超市出售的鸡肉包装中就有一个被沙门氏菌污染。沙门氏菌每年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41亿美元,包括医疗费用、生产力损失和死亡。 目前,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该方法至少需要24小时(包括富集、样品准备...

呼吸道微生物组与RSV感染严重程度及儿童症状持续性的关联

呼吸道微生物组与儿童RSV感染严重程度及症状持续性的关联研究 学术背景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导致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和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已知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严重感染的风险因素,但即使是健康的足月婴儿,RSV感染也可能导致严重疾病,甚至需要进入儿科重症监护室,并可能引发长期的健康问题,如持续性喘息。RSV感染的严重程度可以从普通感冒到严重的细支气管炎伴呼吸衰竭不等,这表明其他宿主因素或环境因素可能调节疾病的严重程度。 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早期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后续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有关。尽管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这些发现可能通过微生物群的免疫调节或早期微生物事件的免疫印记来解释。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早期微...

SARS-CoV-2的持续进化驱动其逃逸mRNA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

SARS-CoV-2的持续进化驱动其逃逸mRNA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 学术背景 自2019年底SARS-CoV-2病毒首次出现以来,该病毒经历了持续的进化,产生了多个变异株。这些变异株通过突变增强了其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尤其是针对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尽管mRNA疫苗在预防COVID-19感染、住院和死亡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但随着Omicron等变异株的出现,疫苗的有效性逐渐减弱。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不断更新疫苗配方,但病毒的快速进化仍然对疫苗的有效性构成威胁。 本文由Alex L. Roederer、Yi Cao、Kerri St. Denis等来自Ragon Institute of MGH, MIT, and Harvard的研究团队撰写,于2024年12月17日发表在《Cell...

基于结构导向的选择性酪蛋白溶解蛋白酶P激动剂作为抗葡萄球菌剂的开发

基于结构导向开发选择性酪蛋白水解蛋白酶P激动剂作为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的研究 学术背景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能够引发多种人类感染,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随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广泛传播,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增加,导致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然而,由于抗生素研发成本高昂且利润较低,大型制药公司对抗菌药物的研发兴趣逐渐减弱。因此,寻找新的抗菌靶点和开发有效的抗生素成为当前的重要挑战。 酪蛋白水解蛋白酶P(Caseinolytic protease P, ClpP)是一种在细菌和人类中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蛋白酶,在蛋白质质量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来维持细胞稳态。ClpP的失调已被证明会影响多种病原菌的...

早产儿肠道微生物群在脑病中的作用

早产儿肠道微生物群在脑病中的作用

早产儿肠道微生物群与脑病的关系:一项综合性研究 学术背景 早产(出生时妊娠不足37周)是全球范围内影响约10%妊娠的常见问题。早产儿面临脑发育异常的风险,这种异常被称为早产脑病(Encephalopathy of Prematurity, EOP),可能导致脑瘫、神经发育障碍、自闭症和精神病等严重后果。目前,EOP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部分原因是早产与脑发育异常之间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在妊娠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脑发育处于关键时期。早产及其伴随的暴露和疾病可能对发育中的大脑造成损伤和发育不良,导致区域性脑生长异常、弥漫性白质病变、皮质和深部灰质(Deep Gray Matter, DGM)发育异常以及结构连接异常。这些EOP的特征在新生儿期的结构性和扩散性磁共振成像(MRI)中可见,并且与随后的神...

通过抑制IDO活性和重编程CD8+ T细胞反应进行癌症免疫治疗的工程细菌

合成生物学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通过抑制IDO活性和重编程CD8+ T细胞反应进行癌症免疫治疗的工程细菌 学术背景 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通过激活T细胞来对抗肿瘤。然而,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的代谢适应往往导致T细胞功能受损,限制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其中,色氨酸(Tryptophan, Trp)代谢在T细胞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细胞通过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DO)消耗色氨酸,导致其代谢产物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的积累,进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功能,形成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尽管IDO抑制剂在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潜力,但其在临床试验中面临诸多挑战,...

蓝藻-益生菌共生体在结肠炎中调节肠道炎症和微生物群失调的研究

蓝藻-益生菌共生体在结肠炎中的抗炎与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 学术背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类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IB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过度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因子释放。目前,IBD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如5-氨基水杨酸(5-ASA)、皮质类固醇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往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IBD的病因,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肝毒性。 近年来,肠道菌群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益生菌疗法作为一种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