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恩特-李-博赫综合征的表型谱扩展

众多科学家发现布莱恩特-李-博杰综合征的表型谱系扩展

研究背景

布莱恩特-李-博杰综合征(Bryant-Li-Bhoj Syndrome,BLBS)自2022年被OMIM分类(OMIM: 619720, 619721),由H3.3(H3F3A 和 H3F3B)基因的生殖系变异所导致。该综合征以发育迟缓/智力残疾、颅面畸形、肌张力异常和神经影像学异常表现为特点。而本研究的导向是基于此疾病的临床特点并不完全被之前的分类囊括,尤其是在神经发育方面的表型特征。

研究来源

该研究由Dana E. Layo-Carris, Emily E. Lubin, Annabel K. Sangree等众多科学家共同完成,隶属于多个研究机构。该研究论文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2024年)。

研究内容

研究分析了58位已发表个体与38位未发表个体共96人的数据,确定了导致疾病的错义、同义和终止损失变异,并在表型上进行了深入描绘,重点阐述了BLBS的神经发展成分。显著的现象是即使是携带相同变异的个体之间也存在表型异质性。研究探讨了性别因素、基因变异和H3.3蛋白内变异位置与表型异质性的关系,并尚未确认确切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但结果表明变异的位置和所受影响的基因(H3-3A或H3-3B)对于不同表型的严重程度影响更大。

研究方法

该研究工作涵盖了一系列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工具,包括使用R语言的环形图编码、3D蛋白结构建模等。患者的表型数据从不同的临床机构获取。对表型数据的分析归结为数个类别,如身高、体重、脑颅状况、神经发育里程碑等。研究采集患者信息时考虑了发展阶段,并对表型的标准进行了适应性定义,如过度生长的判定标准是等于或超过95百分位数。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BLBS患者的神经影像学异常,包括髓鞘发育迟滞、胼胝体发育不良,并伴有肌张力异常。研究还指出存在一定的表型异质性,且这种性别、基因、变异位点造成的表型差异可能是由于其他分子机制导致的,如H3.3变异的核小体结构或组蛋白代码的改变而引发的基因调控异常。

研究结论

研究总结了针对BLBS的全面深入认识,指出了需要开展后续功能研究以明确影响表型差异的因素,以及未来治疗干预的策略。此外,强调重要性的是患者绩效数据的共享和数据的世界性协作,这将推动这一罕见疾病的临床了解,并加快为未来的患者家庭提供诊断指导。

研究亮点

  • 贡献最大的发现:BLBS的表型谱系扩展、神经发展成分的深入发掘。
  • 解决的问题意义:阐明了BLBS在神经发育方面的更多细节,明确了未完全覆盖的表型特征。
  • 方法的创新性:环形图编码可视化在表型异质性分析中的应用,3D蛋白结构建模在解释变异影响方面的创新应用。

研究延伸

研究建议对BLBS患者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及多次评估,以充分理解患者的发展轨迹和疾病的神经退行性特征。且呼吁全球范围内对罕见疾病的数据和信息共享,这是了解这些疾病并最终为患者家庭带来希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