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术后联合CT影像的创新分层方案指导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细胞癌术后联合CT影像的创新分层方案指导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背景介绍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与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对于HCC,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早期,但手术后的5年复发率仍高达50-75%。已经有研究表明,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Postoperative Adjuvant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PA-TACE)可以延长部分HCC患者的长期生存期并降低肿瘤复发率。然而,对于PA-TACE的疗效存在争议,部分研究并未体现其效果,这使得选择合适的患者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肿瘤直径大于5 cm、多结节性疾病等高风险患者被认为可能从PA-TACE中受益,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现有的一些预测PA-TACE疗效的方法需要额外的检测步骤,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生的工作量。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是确诊HCC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据此,本文假设影像学特征可以帮助识别哪些患者将从PA-TACE中受益,并提出了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新方案,以指导PA-TACE的治疗。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由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和中山大学癌症中心的专家团队完成,并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2024年2月21日线上发表。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纳入了在中山大学癌症中心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接受过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研究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影像特征,制定了新的分层方案以指导PA-TACE的治疗。研究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的病例数据,被排除在外的标准包括术前治疗、术中或术后死亡、影像伪影等。
研究流程与方法
研究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患者筛选与纳入标准: 符合条件的患者需在手术前一个月内完成CT扫描,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HCC。研究排除了既往接受肿瘤治疗、存在大血管血栓或转移、影像伪影干扰的病例。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使用逆概率治疗权重(IPTW)调整基线特征的差异,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A-TACE与影像特征、病理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森林图和桑基图等可视化工具展示数据,并设定交互意义p值<0.10为显著。
图像分析: 对每个HCC病例的影像特征(如肿瘤直径、结节数目、内动脉存在情况等)进行评价,并综合影像特征和病理指标建立了HCC影像与病理分类(HCC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HIPC)方案。
主要研究结果
患者特征与生存分析: 研究纳入1488例患者(平均年龄52岁)并进行了6年的中位随访。通过IPTW调整后,所有基线特征差异均在0.1以内。总体来看,PA-TACE组的复发无病生存率(RFS)较高,而总体生存率(OS)相似。
亚组与交互分析: MVI阳性患者在PA-TACE后显著获益(HR,0.656),而MVI阴性患者未显示显著获益。内动脉(Internal Arteries, IA)阳性患者在RFS和OS方面也显著获益。通过将IA加入原始风险分层,进一步细化了对PA-TACE效果的预测。
HIPC方案验证: 通过将影像和病理特征融合,HIPC方案将患者分为三组(HIPC1低风险、HIPC2中等风险、HIPC3高风险)。与单纯的术后建议相比,新方案可减少约36.5%的PA-TACE治疗患者,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副作用。
临床意义与重要性: HIPC方案不仅从影像学角度提供了可靠的PA-TACE治疗指导,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治疗,提高了临床决策的精确性。
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证明了内动脉存在是预测PA-TACE效果的重要影像生物标志物,并提出了一种新的PATACE指导分层方案(HIPC)。该方案整合了CT影像和病理特征,可在手术前通过影像学手段个体化患者选择,提高术后辅助治疗的精准度。未来,该方案有望作为指导HCC患者PA-TACE治疗的重要工具,并鼓励进一步探索新影像特征对临床决策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