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诊断AML患者中单次或双次诱导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DAUNODouble试验
学术背景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恶性血液疾病,其治疗的核心是诱导化疗,通常采用阿糖胞苷(cytarabine)与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daunorubicin)的组合。尽管这种治疗方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使用,但关于柔红霉素的最佳剂量以及单次诱导与双次诱导的疗效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柔红霉素的原始剂量为45 mg/m²,但随后的研究表明,90 mg/m²的剂量能够显著提高缓解率和生存率。然而,60 mg/m²的剂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了几十年,因此,60 mg/m²与90 mg/m²的疗效比较成为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对于首次诱导后反应良好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第二次诱导治疗也是一个未解的问题。
论文来源
这篇论文由Christoph Röllig等来自德国、捷克等多个国家的多位学者共同撰写,发表于2024年9月16日的《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该研究由Study Alliance Leukemia组织进行,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较60 mg/m²与90 mg/m²柔红霉素在首次诱导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单次诱导与双次诱导的优劣。
研究流程
患者选择与分组
研究纳入了864名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的新诊断AML患者,排除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到60 mg/m²或90 mg/m²柔红霉素组,均与阿糖胞苷联合使用。首次诱导治疗后的第15天,通过骨髓细胞学或组织学评估患者的反应。骨髓原始细胞低于5%的患者被定义为“早期反应良好者”,并进入研究的第二部分,随机分配到接受第二次诱导治疗或不进行第二次诱导治疗。
治疗方案
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患者随机接受60 mg/m²或90 mg/m²柔红霉素治疗。第二部分中,早期反应良好的患者随机接受第二次诱导治疗或不进行第二次诱导治疗。第二次诱导治疗的柔红霉素剂量根据首次诱导的剂量进行调整,以确保总累积剂量不超过安全阈值。
数据分析
研究的主要终点是首次诱导治疗15天后骨髓原始细胞低于5%的患者比例,以及诱导治疗结束后的完全缓解率(CR)。统计分析采用R软件进行,主要分析基于意向治疗(ITT)原则。
主要结果
柔红霉素剂量比较
在首次随机分组中,60 mg/m²与90 mg/m²柔红霉素组的早期反应良好者比例分别为44%和48%,无显著差异(p=0.983)。诱导治疗结束后的复合完全缓解率(CRc)分别为90%和89%,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54%和50%,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65%和58%,均无显著差异。
单次与双次诱导比较
在389名早期反应良好的患者中,单次诱导与双次诱导的CRc率分别为87%和85%,3年RFS分别为51%和60%,3年OS分别为76%和75%,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研究表明,在经典的7+3诱导治疗中,90 mg/m²柔红霉素每日一次并不比60 mg/m²每日一次显著提高早期反应率、缓解率或生存率。对于首次诱导后反应良好的患者,第二次诱导治疗对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改善有限。
研究亮点
- 剂量选择的明确性:研究证实60 mg/m²柔红霉素每日一次在诱导治疗中与90 mg/m²剂量具有相似的疗效,且安全性相当。
- 双次诱导的必要性:对于首次诱导后反应良好的患者,第二次诱导治疗并未显著改善长期生存,提示可以省略第二次诱导,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 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该研究通过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为AML的诱导治疗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研究意义
该研究为AML的诱导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指导,支持使用60 mg/m²柔红霉素作为标准剂量,并建议对于首次诱导后反应良好的患者,可以省略第二次诱导治疗,从而减少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这一发现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参考。
其他有价值的信息
研究还提到,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基于微小残留病(MRD)的治疗强化或减量,以根据患者的个体疾病生物学特征进行个性化治疗。此外,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批准,未来的治疗方案可能会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