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粪便血红蛋白浓度定制筛查间隔实现结直肠癌的精准筛查

基于粪便血红蛋白浓度定制筛查间隔实现结直肠癌的精准筛查

研究者:Amy Ming-Fang Yen, 陈扬卿,丁玉林,邱文柱,邱翰摩,Tony Hsiu-Hsi Chen,Sam Li-Sheng Chen

学术背景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第三大高发的恶性疾病。近年来,结直肠癌筛查在预防和早期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主要归功于实施了基于人口的筛查项目和治疗手段的进步。其中,粪便免疫化学测试(FIT)作为一种重要的粪便诊断工具,在降低CRC死亡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结直肠癌筛查已被证实有效,能通过结肠镜切除癌前腺瘤进行初级预防,并通过早期检测缓解结直肠癌相关的死亡率,但如何利用粪便中的生物标志物全面分类人口以进一步优化筛查方案仍需深入调查。

论文来源

本文由Amy Ming-Fang Yen等学者撰写,他们隶属于台北医学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等机构。该研究发表于2024年5月9日的JAMA Oncology期刊。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展示应用粪便血红蛋白(f-Hb)指导的筛查间隔对个性化结直肠癌筛查的适用性,从而减少所需的FIT和结肠镜检查数量,同时保持与普遍的两年一次筛查同等的有效性。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利用2004年至2014年台湾全国超过300万名50至74岁参与者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全国双年度FIT筛查项目。研究对象被追踪到2019年,以确定结直肠肿瘤和死亡原因。此外,还设计了对比研究以比较个性化的f-Hb指导组与普遍的双年度筛查组在FIT和结肠镜使用上的差异。

研究流程

样本收集过程

样本通过OC-Sensor和HM-Jack两种FIT测试工具进行收集,参与者在家自行采样并按要求时间内送回实验室。没有特定的饮食或药物限制。

数据收集

从中央筛查数据库中提取了包括年龄、性别、筛查日期和f-Hb结果的定量数据。对于基线或重复f-Hb读数超过预定截止值(20 μg Hb/g)的个体,推荐进行结肠镜检查以确认结直肠肿瘤。该队列被追踪到2019年,以查明结直肠肿瘤发病率和死亡情况。

数据分析

采用泊松回归模型来确定f-Hb浓度水平与CRC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性。类似的分析方法也应用于间隔癌症和晚期CRC的研究。通过这一模型,研究人员计算了不同f-Hb类别对应的CRC死亡率,并推荐了不同f-Hb水平下的筛查间隔。

通过比较平均风险群体,每类f-Hb水平的推荐筛查间隔可以调整以减少误检和漏检结果。例如,f-Hb水平较高的参与者应接受更频繁的确认性检查,而f-Hb水平较低的参与者则可延长筛查间隔。

结果

通过分析3,487,559名参与者的数据,研究发现CRC发病率和死亡率与f-Hb水平呈正相关,f-Hb水平较高的参与者CRC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基于此,研究人员推荐了不同f-Hb水平下的个性化筛查间隔,发现个性化筛查方法可以将FIT测试和结肠镜检查数量分别减少49%和28%。

结论

基于f-Hb浓度与结直肠肿瘤之间的梯度关系,研究开发了基于f-Hb指导的个性化FIT筛查间隔。这样的精确筛查间隔不仅可以减少FIT测试和结肠镜的使用,还可保证筛查的有效性。这表明个性化的f-Hb指导筛查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研究亮点

  1. 精确的个性化筛查:利用f-Hb浓度来定制筛查间隔,可更高效且节约资源。
  2. 显著减少检查次数:与普遍的双年度筛查相比,减少了近一半的FIT测试需求和超过四分之一的结肠镜检查需求。
  3. 广泛的数据支持:研究基于大规模的台湾全国筛查数据,结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实用性。

研究意义

本研究不仅确认了f-Hb水平与结直肠肿瘤和死亡率之间的梯度关系,而且提出了实现基于人口的FIT筛查精确筛查间隔的策略。这有助于优化FIT和结肠镜的使用,提高筛查的资源配置效率,减少患者的负担和医疗系统的压力。

限制与前景

尽管本研究拥有大样本和长期的追踪数据,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涵盖其他可能影响结直肠癌风险的因素。未来研究应考虑结合家庭病史、体重指数和吸烟状况等额外变量,以进一步提升筛查的精确性。 这项研究为粪便免疫化学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开辟了新方向,并为个性化筛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