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立体定向放疗预防高风险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前瞻性多中心II期单臂试验(FIBROPANC)

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是治疗胰腺及周围器官肿瘤的常见手术,但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OPF)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高危患者中,POPF的发生率可高达50%。POPF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出血甚至死亡。尽管近年来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有所改进,POPF的发生率仍未显著降低。因此,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已有研究表明,术前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在胰腺癌患者中可显著降低POPF的发生率,这可能与放疗诱导的纤维化(fibrosis)有关,纤维化可以增加胰腺组织的硬度,从而减少手术中的撕裂风险。然而,对于非胰腺癌患者,术前放化疗的应用...

皮质激素联合低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学术背景介绍 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 PV)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慢性且伴随多种并发症和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目前,全球许多国家的指南将系统性糖皮质激素(Corticosteroids, CS)和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RTX)作为治疗PV的一线方案。然而,由于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高成本,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患者难以获得这种治疗。尽管多种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ISAs)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但在许多地区,这些药物的广泛应用仍受到限制。例如,在中国,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医保覆盖有限,而硫唑嘌呤(Azathio...

CM313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或边缘区淋巴瘤的多中心、1期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试验

CM313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或边缘区淋巴瘤的多中心I期剂量递增与扩展试验 学术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十分之一。尽管免疫调节药物(IMiDs)和蛋白酶体抑制剂(PIs)的应用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对于IMiDs和PIs治疗无效的患者,预后较差,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CD38是一种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高表达的II型跨膜糖蛋白,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较低,这使得CD38靶向抗体成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新选择。目前,已有两种抗CD38单克隆抗体——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和伊沙妥昔单抗(Isatuximab)被批准用于RR...

Revumenib在KMT2A重排复发或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学术背景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是一种由造血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的恶性血液疾病,其特征是造血过程中的分化阻滞和细胞增殖失控。其中,KMT2A基因重排(KMT2A-rearranged, KMT2Ar)在儿童和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生率高达10%,尤其是在某些类型的婴儿和儿童急性白血病中更为常见。KMT2Ar白血病通常与药物耐药性和不良预后相关,尤其是在经过多次治疗后,患者的缓解率极低。目前,针对KMT2Ar白血病的靶向治疗尚未获批,患者主要依赖常规化疗或Venetoclax联合治疗,但效果有限。 Menin蛋白是KMT2Ar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介质,它与KMT2A蛋白复合物结合,促进HOX基因的表达,进而驱动白血病的发生。临床前研究表明,阻断Menin-KMT2A相互作用可以...

达洛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达洛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III期ARANOTE试验研究 学术背景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mHSPC)是一种常见的前列腺癌类型,患者在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ADT)后,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治疗产生反应。然而,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这一阶段的预后较差,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因此,延缓mHSPC向mCRPC的进展,不仅对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

CT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冷冻神经溶解术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

CT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冷冻消融术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报告 学术背景 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 VAs),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心血管医学中的一大挑战,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日益增加的患病率而备受关注。尽管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机械循环支持和心脏除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情,但对于难治性VAs患者,这些治疗手段往往效果有限。导管消融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其治疗效果通常是暂时的,且患者需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耐受手术。在电风暴(定义为24小时内发生三次或以上的持续性或血流动力学显著的VAs)的情况下,尽管使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植入式心脏除颤器,住院死亡率仍高达29.2%至53.0%。 交感神经系统在VAs的启动和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

可切除肢端黑色素瘤的新辅助溶瘤病毒OrienX010与托瑞帕利单抗联合治疗的Ib期研究

新辅助溶瘤病毒OrienX010联合抗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可切除肢端黑色素瘤:I期b临床试验 背景 肢端黑色素瘤(Acral Melanoma, AM)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黑色素瘤亚型,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占黑色素瘤病例的约40%。尽管近年来黑色素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现有的免疫疗法对AM的疗效有限,且缺乏有效的新辅助治疗方案。AM独特的低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免疫抑制状态使其对单一抗PD-1治疗反应率低,生存期较短。 近年来,新辅助免疫治疗被认为比单纯术后辅助治疗更能诱导强大的免疫应答,改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溶瘤病毒治疗则通过改造“免疫冷”肿瘤微环境为“免疫热”状态,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协同治疗提供可能性。然而,AM对目前溶瘤病毒单药...

使用时间事件设计在抗癫痫药物临床试验中的群体和个人疗效展示

临床试验中的时间事件设计与抗癫痫药物的组级和个体级疗效展示 研究背景 抗癫痫药物(ASM)在治疗难治性癫痫方面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然而,现行的平行分配、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RCTs)设计已沿用多年,其参与者需要长达3至5个月的维护期,这可能带来显著风险。这其中包括对安慰剂或低效治疗的长期暴露,这可能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甚至死亡。因此,研发一种能减少参与者暴露时间的试验设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来源 本文由Wesley T. Kerr, MD, PhD及其团队撰写,团队成员还包括Neo Kok, BS, Advith S. Reddy, BS, Katherine N. McFarlane, MS, John M. Stern, MD, Page B. Pennell, MD, Will...

机器人髋关节外骨骼在门诊中风康复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安全性与有效性:机器人髋关节外骨骼对门诊中风康复的影响 研究背景 中风是美国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高达80%的中风幸存者经历了步态损伤,如步行速度减慢、耐力下降和步态不对称,从而限制了他们社区内行走的能力。这些行动力缺陷源自中风后多种神经肌肉变化的联合作用,包括皮质脊髓传导和控制的减少、肌肉萎缩和虚弱、平衡和姿态控制受损以及异常的肌肉协同作用。中风后康复的目标是促进个体重新获得最高层次的功能,以实现就业和社交以及社区参与。恢复行走和行动能力是重返日常生活的关键部分。 近年来,轻便、模块化的机器人髋关节外骨骼在门诊和社区环境中无缝整合的潜力逐渐显现,这类技术的使用可将密集的步态训练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此外,这些机器人还可在不牺牲功能性任务练习的情况下,专门针对慢性损伤进行训练。然而,针对这类...

岛叶胶质瘤的激光间质热疗法:一种新型治疗策略

激光间质热疗法在岛叶胶质瘤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和问题陈述 岛叶胶质瘤的管理一直面临着显著的外科挑战。由于岛叶周围复杂的功能和血管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切除手术具有高度技术挑战性。通过颅裂或经皮质路径切除低级别和高级别岛叶胶质瘤,可以改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恶性无进展生存期以及癫痫控制。然而,尽管在显微手术技术、术中定位和其他辅助工具(如术中MRI或5-氨基乙酰丙酸)的进步,岛叶肿瘤的切除仍然与显著的发病率相关,且获取全切肿瘤的成功率较低。 激光间质热疗法(Laser Interstitial Thermal Therapy,LITT)是一种新型、精准且创伤较小的肿瘤减灭治疗选择,适用于岛叶胶质瘤患者。LITT不仅能有效治疗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还能通过选择性靶向肿瘤组织,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