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斑马鱼激光诱导嗅球切除可作为情感综合征的新型模型

激光诱导斑马鱼嗅球切除作为情感综合征新模型的研究 背景介绍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如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尽管啮齿类动物模型在抑郁症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跨物种普适性方面存在局限性。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科学研究模型,因其与人类的高度遗传和生理同源性,逐渐成为研究情感障碍的重要工具。嗅球切除术(olfactory bulbectomy, OBX)是一种经典的抑郁症动物模型,通过切除嗅球诱发神经化学和行为学缺陷,模拟抑郁症的症状。然而,OBX模型在非哺乳动物中的适用性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斑马鱼的OBX模型,利用激光技术实现非侵入性嗅球切除,探索其在情感障碍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Evge...

基底神经节及相关疾病:从细胞和回路功能障碍到治疗

基底神经节中A2A受体与CB1受体在GABA和谷氨酸释放中的相互作用 背景介绍 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是大脑中负责运动控制和奖赏行为的关键结构。它接收来自皮层和丘脑的兴奋性输入,其中80%的突触是谷氨酸能(glutamatergic)的,而第二常见的突触类型是GABA能(GABAergic)的。这些突触的调节依赖于多种神经调质,如腺苷(adenosine)、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多巴胺(dopamine)和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腺苷通过A1受体(A1R)和A2A受体(A2AR)调节突触传递,而内源性大麻素则通过CB1受体(CB1R)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然而,A2AR和CB1R在GABA能突触中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阐明。 此研究旨在...

MOG抗体相关疾病与抗NMDA受体脑炎重叠的临床分析:一项长期回顾性研究

MOG抗体相关疾病与抗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和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脱髓鞘疾病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罕见的重叠综合征病例。其中,MOG抗体相关疾病(MOG Antibody-Associated Disease, MOGAD)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重叠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MOGAD是一种由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抗体引发的CNS炎症性脱髓鞘疾病,而抗NMDAR脑炎则是由抗NMDAR抗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尽管这两种疾病...

振荡性经颅电刺激和调幅频率决定光幻视的定量特征

振荡性经颅电刺激与光幻视感知的定量特征研究 背景介绍 光幻视(phosphene)是指在没有任何外部视觉刺激的情况下,人们感知到光点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视觉神经科学和意识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脑如何将神经活动与感知内容联系起来。过去的研究表明,通过直接电刺激视觉皮层或应用经颅磁刺激(TMS)可以诱导光幻视。近年来,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TACS)也被证明能够引发光幻视,但其背后的机制尚不明确。TACS涉及电场的节律性变化和极性的交替(兴奋与抑制相),这使得光幻视感知的精确机制难以厘清。 为了区分电场节律性变化和极性交替对光幻视感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振荡性经颅直流电刺激(oscillat...

氧谷氨酸载体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Oxyglutamate Carrier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学术背景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是缺血性中风(Ischaemic Stroke)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通过血栓切除术和静脉注射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迅速恢复血流,但这些治疗手段可能会导致再灌注损伤,进一步加剧神经元死亡。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复杂,涉及神经元死亡、炎症反应、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过量产生、血脑屏障的破坏以及神经元功能的损害。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导致神经元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能量稳态的降低、ROS的过量生成以及凋亡因子的释放。 Oxyglutamate C...

胰腺癌肿瘤类器官代谢特征的亚型特异性差异

胰腺导管腺癌(PDAC)亚型代谢特征研究 背景介绍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癌症,其五年生存率仅为13%,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PDAC的侵袭性和化疗耐药性与其复杂的代谢重编程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肿瘤微环境中,癌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适应营养和氧气供应的变化。近年来,基于转录组的PDAC肿瘤亚型分类(如“基底样”和“经典”亚型)已被证明与预后相关,尤其是基底样亚型与较差的预后相关。然而,这些亚型之间的代谢差异及其功能相关性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患者来源的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PDOs)模型,探究基底样和经典PDAC肿瘤亚型在代谢特征上的差异,并探索潜在的代...

PAF1/HIF1α轴通过调控糖酵解代谢促进胰腺癌的侵袭性

PAF1/HIF1α轴通过调控糖酵解代谢促进胰腺癌的侵袭性 背景介绍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中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是最常见的类型。尽管近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极低,约为12.5%。胰腺癌的侵袭性和耐药性与其代谢重编程密切相关,尤其是糖酵解代谢的增强。然而,胰腺癌代谢重编程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RNA聚合酶II相关因子1(PAF1)是一种转录延伸因子,既往研究表明其在多种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胰腺癌的增殖、转移和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的维持。然而,PAF1在胰腺癌代谢重编程中的作用尚未被深入...

磷脂酰肌醇通过调节POU1F1表达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磷酸肌醇通过调控POU1F1表达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背景介绍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 PA)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5%。尽管大多数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但约有30%的垂体腺瘤具有侵袭性,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 IPA)。侵袭性垂体腺瘤通常体积较大,且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导致药物和放疗效果不佳,患者死亡率较高。因此,探索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机制对于早期诊断和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肿瘤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代谢重编程(Metabolic Reprogramming)被认为是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磷酸肌醇(Phosphati...

琥珀酸脱氢酶缺失在肾上腺髓质与成纤维细胞模型中的不同表现

SDH缺失在肾上腺髓质与成纤维细胞模型中的不同表现 背景介绍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是线粒体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和电子传递链中的关键酶,负责将琥珀酸氧化为延胡索酸,并参与电子传递。SDH由四个亚基(SDHA、SDHB、SDHC、SDHD)组成,任何亚基的功能缺失都会导致SDH酶活性丧失,进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SDH功能缺失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PPGL)和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PPGL)。这些肿瘤通常起源于神经嵴衍生的副神经节细胞,SDH缺失导致琥珀酸积累,进而抑制多种依赖2-氧化戊二酸的双加氧酶(dioxygenase),最终促进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

全食物植物性饮食降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氨基酸水平

植物性全食物饮食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研究背景 癌症细胞的生长和存活依赖于大量的代谢需求,尤其是对氨基酸的需求。肿瘤通过从周围微环境中摄取氨基酸来满足其需求,而饮食中的氨基酸摄入量可能影响血清中的氨基酸水平。研究表明,植物性饮食比动物性饮食含有更少的氨基酸,但植物性饮食是否能够降低癌症患者血清中的氨基酸水平尚不明确。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一项临床试验,探讨植物性全食物饮食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并评估这种饮食方式对癌症治疗的潜在协同作用。 论文来源 这篇论文由Tashjaé Q. Scales等人撰写,研究团队来自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和Wilmot Cancer Institute等机构。论文于2024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