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介导的癌细胞亚型间通讯促进鼻咽癌转移及不良预后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尤其在东南亚和南中国地区发病率较高。尽管近年来在鼻咽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尤其是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低。肿瘤异质性(tumor heterogeneity)是癌症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肿瘤内不同细胞亚型在基因表达、功能和行为上存在差异。这种异质性在肿瘤的起始、进展和治疗抵抗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鼻咽癌细胞亚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肿瘤转移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 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能够携带蛋白质、RNA和DNA等分子,介导细胞间的通信。近年来,外泌体在癌症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尤其是在肿瘤微环境(tumor ...

Myd88抑制对肠道菌群的干扰及NLR通路激活在DSS诱导结肠炎中的影响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近年来,IB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普遍认为IBD的发病与微生物失调、免疫反应过度、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以及遗传易感性有关,但其确切病因仍不明确。现有的治疗方案在实现长期缓解方面效果有限,且常伴随显著的副作用。 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 Myd88)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的核心适配蛋白,在宿主防御微生物入侵和启动下游...

氢气和肠道微生物群作为实验性结肠炎发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IB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目前,IB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但这种方法昂贵、侵入性强且不便于连续使用。因此,开发一种更便捷、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成为迫切需求。 近年来,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与IBD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如氢气(H₂)、氨气(NH₃)和硫化氢(H₂S)等,可能通过血液-肺屏障进入呼吸系统,最终通过呼气排出体外。这些气体成分可能成为IBD的生物标志物。然而,目...

GutBugDB:预测人类肠道微生物介导的生物和异生物分子生物转化的网络资源

近年来,人类肠道微生物群(Human Gut Microbiota, HGM)在药物和营养素代谢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认识到。肠道微生物群不仅影响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通过其代谢酶参与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从而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然而,由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复杂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确定特定微生物对药物和营养素代谢的具体贡献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GutBugDB,这是一个开放获取的数字资源库,旨在预测人类肠道微生物群介导的生物和异生物质(xenobiotic)分子的生物转化。 论文来源 该研究由Usha Longwani、Ashok K. Sharma、Aditya S. Malwe、Shubham K. J...

细菌在全球碘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关键和多样化作用

碘(Iodine, I)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的微量元素。它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如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主要成分,直接影响甲状腺功能。然而,全球约有19亿人受到碘缺乏症(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 IDD)的影响,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Goiter)和克汀病(Cretinism)。虽然通过食盐加碘和食品强化可以有效预防IDD,但过量摄入碘也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此外,放射性碘同位素(如131I和129I)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在核事故或核武器生产过程中释放的放射性碘,可能引发甲状腺癌等疾病。 在自然界中,碘主要以碘酸盐(Iodate, IO3-)、碘化物(Iodide, I-)和有机碘(Organic Iodine, Org-...

Megasphaera elsdenii与肠道微生物群中气体产生的关系研究

肠道气体(flatulence)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常由肠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发酵未消化的食物成分产生。虽然肠道气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它可能导致不适、腹胀,甚至与慢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相关。某些食物,尤其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豆类和红薯,被认为与气体产生密切相关。然而,肠道微生物群在气体产生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中的某些关键物种可能在气体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Megasphaera elsdenii 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共生菌,已知在反刍动物中能够代谢乳酸并产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但其在人类肠道中的作用尚未...

发酵蔬菜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肠道菌群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代谢产物生成等机制,可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发酵蔬菜(Fermented Vegetables, FVs)富含益生菌,被认为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来降低炎症水平,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然而,关于发酵蔬菜对肠道菌群和炎症标志物的影响,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还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定期摄入发酵蔬菜对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成年人的炎症标志物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论文来源 本研究由Melissa Baron、Bin Zuo、Ji...

母乳微生物和寡糖在婴儿肠道菌群时间发育中的作用

母乳微生物与寡糖在婴儿肠道菌群发育中的关键作用 学术背景 婴儿肠道菌群的发育在生命早期至关重要,而母乳喂养是这一过程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母乳不仅为婴儿提供必要的营养,还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寡糖,尤其是人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这些成分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尽管已有研究表明母乳中的微生物和HMOs在婴儿肠道菌群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关于它们在哺乳期间如何随时间变化的系统性研究仍然有限。特别是,针对荷兰人群的研究更是少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母乳微生物和HMOs在婴儿出生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时对婴儿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以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论文来源 该研究由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

间歇性河流中铁矿化的水文、地球化学和微生物控制

铁(Iron)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地壳、水体以及生物体中。铁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尤其是在水体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对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污染物降解等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农业流域的间歇性溪流中,铁循环的机制及其与微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特别是在溪流停滞的水池中,铁矿化现象(如铁锈絮状物、铁膜等)的出现,可能与地下水输入、微生物活动以及水文条件密切相关。理解这些过程不仅有助于揭示铁在农业溪流中的生态作用,还能为水体污染治理和营养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Zackry Stevenson等研究者以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校园内的Clear Creek溪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项结合水文、地球化学和微生物学的综合研究,旨在揭示间歇性溪流中铁矿化的控制机制。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

促炎性和高胰岛素饮食模式与特定肠道微生物组特征的关联:TwinsUK队列研究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组(gut microbiome)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失衡(dysbiosis)与多种慢性疾病,如肥胖、炎症性肠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密切相关。饮食作为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的重要因素,可能通过调节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来影响宿主的代谢健康。然而,饮食模式与肠道微生物组之间的具体关联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代谢性饮食模式——高胰岛素血症饮食指数(Empirical Dietary Index for Hyperinsulinaemia, EDIH)和炎症性饮食模式(Empirical Dietary Inflammatory Pattern, EDIP)——与肠道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EDIH和EDIP是基于食物频率问卷(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