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高血糖素促进人类脂肪肝的肝线粒体氧化和丙酮酸羧化酶通量增加

葡萄糖调节在脂肪肝病患者肝脏线粒体氧化与丙酮酸羧化酶通量的影响研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

脂肪肝相关代谢障碍肝病(Metabolic-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简称MASLD)已成为21世纪全球健康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该疾病通常伴随肥胖和2型糖尿病,并与心血管疾病、肝纤维化和全因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MASLD在成人和儿童中均有较高的患病率,尤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几乎普遍存在,且在部分患者中进一步发展为炎性脂肪肝(Metabolic-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MASH)或肝硬化。尽管已有研究提出肝线粒体氧化在MASL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具体作用和表现仍存在争议。有些研究认为肝线粒体氧化增高,可能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进而损害肝脏功能;而另一些研究则未发现显著变化或认为氧化下降。因此,明确肝线粒体氧化在MASLD患者中的变化对开发治疗该疾病的新型疗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旨在通过增强肝线粒体脂肪氧化来改善脂肪肝的治疗手段,包括双受体激动剂(glucagon/GLP-1)和三重激动剂(glucagon/GLP-1/GIP)。

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由耶鲁大学医学院Kitt Falk Petersen博士和Gerald I. Shulman教授等人共同开展,研究结果发表于2024年《Cell Metabolism》期刊。研究团队旨在通过体内同位素核磁共振(Positional Isotopomer NMR Tracer Analysis,PINTA)技术,详细分析MASLD及其更严重的形式MASLD患者的肝脏线粒体氧化通量(VCS)、葡萄糖生成通量(VPC)和β-羟丁酸(B-OHB)周转率,以期揭示葡萄糖调节激素(即胰高糖素)在MASLD患者肝线粒体脂肪氧化中的作用。

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脂肪肝患者(MASL组)、脂肪肝合并炎症的患者(MASLD组)和BMI匹配的健康对照组。通过定量核磁共振技术(1H MRS)测量各组的肝脂肪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并利用PINTA分析体内肝线粒体氧化通量、葡萄糖生成通量和β-羟丁酸周转率。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胰高糖素急性生理性升高试验,研究了胰高糖素对肝脏线粒体脂肪氧化和葡萄糖生成的调控作用。

研究流程与实验设计

研究设计共包含三个主要实验阶段:体内PINTA分析、胰高糖素急性生理性升高试验和各项代谢参数的测量。具体流程如下:

  1. 参与者筛选与分组:研究从健康社区中招募了MASL和MASLD患者以及无肝脂肪堆积的健康志愿者。入选者需符合MASLD的标准,包括肝脏脂肪≥4%和至少一项心血管代谢风险因子。所有参与者在入组前进行了详细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2. PINTA分析:所有参与者需在夜间禁食12小时后入院接受PINTA分析,以测定肝线粒体氧化通量(VCS)、丙酮酸羧化酶通量(VPC)和β-羟丁酸周转率(B-OHB)。通过13C核磁共振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量代谢物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水平,从而推算肝线粒体氧化、葡萄糖生成和酮体生成的速率。

  3. 胰高糖素急性生理性升高试验:在另一组MASL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研究通过静脉注射胰高糖素,诱导其血浆浓度急性升高至基础水平的3至5倍,以评估胰高糖素对肝线粒体氧化的影响。试验组中胰高糖素的注射剂量分别为3 ng/kg/min和8 ng/kg/min,以确定不同剂量下的反应差异。

  4. 代谢参数检测:测量禁食状态下的多项代谢指标,包括血浆葡萄糖、乳酸、β-羟丁酸、胰岛素、C肽和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并通过呼吸商测定全身能量代谢。

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1. 组间差异分析:结果显示,MASL和MASLD患者的基础肝线粒体氧化通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这与部分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同时,MASLD患者的葡萄糖生成速率较MASL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约40%),MASL患者的丙酮酸羧化酶通量则较健康对照组增加了约60%。

  2. 胰高糖素对肝线粒体氧化的调节作用:在MASL组中,通过注射胰高糖素诱导的血浆胰高糖素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肝线粒体氧化速率(提升50%-75%)。此外,胰高糖素还导致MASL患者的葡萄糖生成速率增加,部分原因是丙酮酸羧化酶通量上升了约30%。

  3. 胰高糖素的副作用及安全性:胰高糖素注射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不良反应,MASL组患者在高剂量胰高糖素注射后肝线粒体氧化和葡萄糖生成均显著增加,而代谢室的整体能量代谢测量则未发生显著变化。

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表明,在MASL和MASLD患者中,基础状态下的肝线粒体氧化通量无显著改变,提示肝线粒体氧化在MASLD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不如之前研究所认为的显著。此外,研究首次发现胰高糖素能通过上调丙酮酸羧化酶通量,进而增强肝线粒体氧化和葡萄糖生成,尤其在脂肪肝患者中表现出更明显的效果。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MASLD和MASH的新型疗法提供了理论支持,尤其是使用胰高糖素受体激动剂的潜力。研究表明胰高糖素/GLP-1双激动剂和胰高糖素/GLP-1/GIP三激动剂除了降低能量摄入外,可能通过增强肝线粒体氧化来进一步减少肝脏脂肪堆积。

研究亮点与创新之处

  1. 先进技术应用:本研究采用了PINTA技术,通过13C同位素标记实现对肝线粒体氧化的直接测量,提高了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2. 胰高糖素的新作用:首次揭示了胰高糖素在脂肪肝患者中对肝线粒体脂肪氧化的直接影响,这对未来抗脂肪肝的药物开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3. 特异性实验设计:实验中采用了双剂量的胰高糖素注射设计,以评估剂量效应关系,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

研究限制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尚未对参与者的基因型进行测序分析,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遗传变异对肝线粒体氧化的影响。此外,本研究的胰高糖素实验仅限于急性效应,后续研究应进一步考察慢性高胰高糖素血症对肝线粒体氧化和丙酮酸羧化酶通量的长期影响,以及其是否能够独立于体重变化有效减少肝脂肪堆积。

本研究证实了胰高糖素可以调节肝线粒体氧化,为进一步开发以胰高糖素为靶点的治疗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MASLD和MASH患者人数的上升,新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而本研究为未来潜在药物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