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胶质瘤预后的神经表观遗传标志

高级别胶质瘤中的神经上皮遗传标志与预后研究 背景与研究动机 高级别胶质瘤(glioma)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脑肿瘤,患者预后通常较差。先前的临床前模型研究表明,神经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肿瘤的生长,但在临床中验证这种机制仍然有限。为了解高级别胶质瘤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表观遗传学的神经标志(neural signature)用于预测患者生存期。通过分析中央神经系统(CNS)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特征,研究人员希望识别出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子类。 研究来源 这篇文章由Richard Drexler等人撰写,他们分别来自德国汉堡大学医学中心、斯坦福大学等多个不同的研究机构。文章于2024年6月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研究流程与方法 研究流程 研究包含多个步骤...

工作记忆任务中的定向识别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神经生理学研究:工作记忆任务中方位辨别的神经生理学研究 研究背景 识别和记忆环境的空间方位 (orientation) 是视觉空间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存储和回忆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在空间中定位,并对快速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然而,尽管方位记忆在文献中有着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视觉区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来维持对刺激的精确描述。同时,也有关于额叶新皮质中个别亚区参与其中的零星信息。但在当前环境变化和记忆中的方位信息进行比较的阶段,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认识这种操作的机制不仅对于理解视觉系统识别视觉环境基本特征的快速变化至关重要,还能揭示维持这些信息稳定性的大脑参考系统。 研究来源 该研究论文题为《Neurophysiological Study of Orientatio...

θ波振荡支持前额叶-海马体在序列工作记忆中的交互作用

海马前额叶交互支持序列工作记忆的θ振荡研究 学术背景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 和海马在序列工作记忆 (sequential working memory) 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具体的交互机制尚不明确。以往研究表明,这两个脑区通过θ振荡在情景记忆和空间导航中进行交互,但在工作记忆中的具体作用亟待进一步探讨。一些研究发现,海马和前额叶皮层的θ相干性与学习空间和物体的情景有关,而病变或功能障碍会影响此类记忆能力。此次研究的目的即是探讨DLPFC与海马在实时处理序列表现中的交互机制,以期揭示其具体作用。 论文来源 本文发表于《Neurosci. Bull.》,其主要作者为Minghong Su、Kejia Hu、Wei Liu、...

结合多重先验知识的图神经网络用于多组学数据分析

结合多重先验知识的图神经网络用于多组学数据分析

医学多组学数据分析中的多重先验知识图神经网络 背景介绍 精确医学是未来医疗保健的重要领域,因为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并降低成本。例如,由于乳腺癌患者存在复杂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相同的治疗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效果。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疾病的表征可以通过多组学数据来实现。多组学方法相较单组学方法能够在多个数据间捕捉一致和互补的信息,从而建立更加准确和深入的模型。例如,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提供了包括mRNA表达、DNA甲基化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在内的多组学数据。因此,在精确医学的各类任务中引入多组学数据变得必要,这些任务包括药物反应预测、基因发现和生存分析等。 作...

单细胞皮层形态脑网络:表型关联和神经生物学基础

研究背景与问题 陈述 本文是一项关于单一被试形态学脑网络在表型关联性及神经生物学基础方面的研究。该研究结合了多模态和多尺度数据,揭示了形态学脑网络与性别的差异、其作为个体特异性标志的潜力以及其与基因表达、层特异性细胞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关系。这些发现深化了我们对单被试形态学脑网络作用和起源的理解,并为其在未来个性化脑联结组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形态学脑网络指的是基于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写为sMRI)估算的脑区域之间的形态学关系。最早的研究通过计算一个群体中某形态学指标(如灰质体积,皮层厚度或表面积)的区域间协方差来估算这些关系,但这种基于群体的方法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导致了形态学脑网络所揭示的神经生物学意义不明确...

组蛋白H3K9ac特异性重编程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与转移

关于组蛋白H3赖氨酸9位乙酰化(H3K9ac)特异性重编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进展与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背景介绍 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普遍和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导致超过50万癌症相关死亡病例,位列癌症致死原因第六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占所有食管癌病例的近90%,主要影响东亚和非洲地区的人群。尽管近几十年在治疗上取得了显著进展,ESCC的总体5年生存率仍低于20%,这主要源于ESCC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存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容易导致肿瘤病灶复发或远处转移,最终致病。 目前已知大多数人类癌症是由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翻译后修饰(PTMs)。ESCC的基因组异常已被广泛研究,但缺乏驱动突变,因此基因组指导的治疗...

施旺细胞来源的多效蛋白刺激成纤维细胞在丛状神经纤维瘤中过度增殖和胶原沉积

本研究探讨了神经纤维瘤病1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 PNF)中Schwann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的背景源于NF1的高发病率,约影响全球1/3000的新生儿,并伴随一系列独特的临床表现。PNF是NF1患者中常见的周围神经鞘瘤,约50%的患者罹患此疾病,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究,PNF依然无法治愈。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NF1相关的Schwann细胞,并取得了一些临床疗效。然而,许多治疗方法,如选择性MEK抑制剂Selumetinib,仅对部分患者有效,且长期使用会导致耐药性。这促使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PNF中的成纤维细胞及其在肿瘤中异常增殖和胶原沉积的作用...

胰岛素受体底物的Neddylation作为胰岛素信号调节器及其对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胰岛素受体底物的NEDD化作为胰岛素信号调控器及其对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学术背景 近年来,癌症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备受关注,主要归因于其重叠的病理学机制和流行病学联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2DM)患者患多种癌症的风险显著增加,包括胰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胰岛素调节失常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失常干扰了胰岛素信号通路,被认为是多种癌症发展的风险因素。 在胰岛素信号传导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和2(IRS1和IRS2)起着关键作用,作为胰岛素效应传导到细胞过程的中介。在癌细胞中,IRS蛋白在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时被激活,引发复杂的信号级联反应。与正常组织相比,癌症中IRS蛋白水平更高,表明其可能参与肿瘤发生。大多数癌症类型也表现出IRS蛋白的高表达,提示这些蛋白在癌症...

维甲酸和EZH2抑制剂协同作用对膀胱癌细胞的抗癌效应

研究简介 近日,发表在《Cancer Gene Therapy》期刊上的一篇题为”Retinoids and EZH2 inhibitors cooperate to orchestrate anti-oncogenic effects on bladder cancer cells”的论文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这篇论文探讨了视黄酸(retinoic acid)和EZH2抑制剂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联合应用,及其在抗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研究背景 膀胱癌(bladder cancer)是一种高度异质性、易多灶性复发且高度转移的恶性肿瘤类型。由于传统疗法的反复和频繁的抗药性问题,膀胱癌患者的预后一直不理想。近年来,肿瘤基因组分析的进展揭示了膀胱癌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基因突变特征,特别是在染色质调控基因方...

NAMPT和PAK4的双重抑制在铂耐药性卵巢癌三维球状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

NAMPT和PAK4的双重抑制在铂耐药性卵巢癌三维球状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 铂类抗药性卵巢癌是一种恶性妇科肿瘤,治疗难度大,患者生存期短。近年来,研究者们试图找到新的治疗策略,针对癌症干细胞(CSCs)的治疗成为了一个重要方向。CSCs富含于腹腔内的卵巢癌肿瘤团块中,这些团块不仅具有高度的肿瘤生成能力,还对常规铂类药物具有抗药性。本文研究了一种创新的双靶点抑制剂KPT-9274在3D细胞球体模型中的抗癌效果,特别针对铂类抗药性卵巢癌。 研究背景 铂类药物目前是卵巢癌治疗的主要方案,但超过80%的高级别病例会发生复发,这是由于肿瘤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尽管VEGF抑制剂、PARP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部分病例中显示了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仍会复发。因此,新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 研究者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