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组织转录组关联研究鉴定失眠的新易感基因

通过跨组织转录组关联研究识别失眠症的新易感基因 背景介绍 失眠症是第二常见的心理疾病,影响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它不仅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情绪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尽管失眠症具有显著的遗传性(遗传率约为22%-25%),但目前对其遗传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传统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虽然揭示了部分与失眠相关的基因位点,但由于其仅依赖基因型数据,可能忽略了基因表达调控对疾病风险的潜在影响。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结合基因表达数据和GWAS分析,利用转录组关联研究(TWAS)技术,识别新的与失眠症相关的易感基因,并为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新线索。 研究来源 本论文由Li Li、Dongjin Wu、Cuiping Zhang等作者共同完成,研究团队来自厦门...

血清素能迷幻剂DOI对听觉皮层异常检测的抑制作用

五羟色胺致幻剂DOI对听觉皮层异常检测的抑制作用 研究背景 致幻剂(psychedelics)是一类能够显著改变感知、认知和情绪的精神活性物质,近年来因其潜在的治疗价值(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而重新受到关注。尽管致幻剂的视觉效应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却鲜为人知。以往的研究表明,致幻剂可能导致时间感知和声音感知的扭曲,但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特别是,致幻剂如何通过改变大脑的神经活动来影响听觉感知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本研究旨在探讨五羟色胺受体激动剂2,5-二甲氧基-4-碘苯丙胺(DOI)对听觉皮层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其对异常检测(deviance detection)的作用。异常检测是大脑处理预期与意外刺激的关键机制,反映了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

机器学习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丁丙诺啡对雄雌肥胖C57BL/6J小鼠运动与焦虑行为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药物滥用的增加,尤其是阿片类药物的滥用,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这类药物的神经行为学影响。其中,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作为一种阿片类药物,被广泛用于阿片类成瘾的药物治疗。然而,丁丙诺啡除了其镇痛和成瘾治疗作用外,还被报告可能对焦虑症状有一定的临床管理作用。尽管焦虑是人类中高度普遍的疾病,但焦虑作为一种潜在的心理建构,无法直接测量,尤其是在动物模型中。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来评估丁丙诺啡对C57BL/6J小鼠运动行为和焦虑样行为的改变作用,并探讨其与剂量、性别和体重的关系。 论文来源 这项研究由来自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的Ohm S...

斑秃患者的创伤经历、解离症状和情感缺失研究

创伤经历、解离症状与述情障碍在斑秃患者中的研究 学术背景 斑秃(Alopecia Areata, AA)是一种以毛囊为靶点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尚未明确。研究表明,遗传、环境、自身免疫和心理因素可能在斑秃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心理压力和创伤经历与斑秃的关系备受关注。近年来的研究指出,创伤经历、解离症状和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可能与斑秃的发病机制有关。解离症状(Dissociative Symptoms)是指个体在经历创伤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为记忆、意识或身份感的分离,而述情障碍则表现为个体在识别和描述情感方面存在困难。这些心理因素可能通过免疫系统的调节影响斑秃的发病。然而,关于这些因素在斑秃患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有系统性研究。为此,Furkan D...

经验依赖性多巴胺调节雄性攻击行为的研究

多巴胺在雄性小鼠攻击行为中的经验依赖性调节机制研究 学术背景 攻击行为是动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对于领地防御、资源竞争和配偶保护至关重要。尽管多巴胺(dopamine)在调节攻击行为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其具体的神经机制仍不明确。以往的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常用于抑制人类的攻击行为,而多巴胺水平的升高(如通过安非他命等药物)则可能增强攻击性。然而,这些效应的变异性较大,且多巴胺在攻击行为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多巴胺在雄性小鼠攻击行为中的经验依赖性调节机制,特别是通过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对攻击行为的双向调节作用。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来自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Bing Dai、...

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双相情感障碍的生物学和表型特征

双相情感障碍的基因组学研究 背景介绍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全球范围内对疾病负担的贡献巨大。尽管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率高达60-80%,但其遗传基础的大部分仍未明确。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裔人群中,缺乏对其他族裔的深入探讨。此外,双相情感障碍的异质性(如双相I型和II型)以及患者来源(临床、社区、自我报告)的差异可能导致遗传结构的差异。这些问题促使研究者们开展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多族裔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旨在揭示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架构和生物学基础。 论文来源 这篇论文由Kevin S. O’Connell等来自全球多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完成,主要作者来自奥斯陆大学医院、伦敦大学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知名机构。论文于202...

冬季习惯性日间光照对夜间睡眠的影响

冬季城市光照对夜间睡眠的影响 背景介绍 光照和黑暗是调节人类昼夜节律的主要环境因素。在自然环境中,人类暴露在3000勒克斯(阴天冬季天空)到100,000勒克斯(晴朗天空)的光照下。然而,现代城市环境中,尤其是在冬季,人们往往暴露在极低的光照水平下,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黑暗”(biological darkness)。这种低光照环境可能对人类睡眠结构和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过去的研究表明,光照不足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如快速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有关。然而,关于低光照对健康人群睡眠结构的具体影响,研究仍然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冬季城市环境中,日间光照对夜间睡眠的客观影响,特别是对REM睡眠和慢波睡眠(SWS)的影响。研究团队希望通过量化城市冬季的日间光照水平,揭示其与夜间睡...

成年斑马鱼激光诱导嗅球切除可作为情感综合征的新型模型

激光诱导斑马鱼嗅球切除作为情感综合征新模型的研究 背景介绍 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如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尽管啮齿类动物模型在抑郁症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跨物种普适性方面存在局限性。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科学研究模型,因其与人类的高度遗传和生理同源性,逐渐成为研究情感障碍的重要工具。嗅球切除术(olfactory bulbectomy, OBX)是一种经典的抑郁症动物模型,通过切除嗅球诱发神经化学和行为学缺陷,模拟抑郁症的症状。然而,OBX模型在非哺乳动物中的适用性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斑马鱼的OBX模型,利用激光技术实现非侵入性嗅球切除,探索其在情感障碍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Evge...

阿片类药物使用和戒断期间默认模式网络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

阿片类药物使用与戒断期间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连接研究 背景介绍 阿片类药物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美国,阿片类药物过量导致的死亡人数自1999年以来增加了三倍。阿片类药物不仅导致成瘾,还与慢性疼痛、免疫系统抑制以及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如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密切相关。尽管已有多种治疗方法,但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复发率仍然极高,这促使研究人员探索新的干预手段,尤其是在成瘾的不同阶段。 功能神经影像学(functional neuroimaging)为研究成瘾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是一个在静息状态下活跃的脑网络,涉及自我监控、心理模拟等功能。研究表明,DMN在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

5-羟色胺致幻剂DOI对听觉皮层异常检测的损害

DOI对听觉皮层异常检测的抑制作用 学术背景 迷幻药物(psychedelics)是一类能够显著改变感知、认知和情绪的精神活性物质。近年来,迷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创伤相关疾病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尽管迷幻药物在视觉系统中引发的感知扭曲已被广泛研究,其在听觉系统中的神经机制仍不明确。特别是,迷幻药物如何影响听觉皮层的神经活动,进而导致听觉感知的改变,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本研究旨在探讨迷幻药物2,5-二甲氧基-4-碘苯丙胺(DOI)对小鼠听觉皮层神经元活动的影响。DOI是一种5-羟色胺2A受体(5-HT2A)激动剂,能够模拟经典迷幻药物如LSD和裸盖菇素的作用。通过研究DOI对听觉皮层神经元频率调谐、神经反应变异性以及异常检测(deviance detection)的影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