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α2-糖蛋白通过调节肾脏脂质代谢重编程调控高血压中的尿钠排泄

研究背景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其高患病率与心血管疾病和中风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尽管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如肾脏、动脉、微循环、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因子(adipokines)在血压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锌-α2-糖蛋白(Zinc-alpha2-glycoprotein, ZAG)是一种多功能的糖蛋白,最初被认为是脂肪因子,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然而,ZAG也在其他细胞(如上皮细胞)中表达,并存在于血清和其他体液中。尽管ZAG在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已有研究,但其在高血压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ZAG在高血压中的作用,特别是其通过调节肾脏脂质代谢重编程来影响尿钠排泄和血压的机制。通过这一研究,作者希望为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持续严重急性肾损伤是危重病期间预后的主要可改变因素

持续性严重急性肾损伤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 背景介绍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住院患者和危重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全球每年导致超过1000万人死亡,并且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尽管大多数AKI病例在72小时内恢复,但少数患者会发展为持续性严重AKI,这类患者的预后显著更差。然而,目前对持续性严重AKI的定义、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的临床意义,并为未来的治疗干预提供依据,Hernando Gómez及其团队开展了这项研究。 论文来源 该研究由Hernando Gómez(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重症医学项目)领衔,合作者包括来自匹兹堡大学...

心血管手术诱导的代谢重编程在重症监护中急性肾损伤的作用

重大心血管手术诱导的代谢重编程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一项代谢组学研究 学术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超过1790万人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2%。随着疾病负担的增加,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其一生中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术干预。目前,全球每年进行超过200万例心脏手术。尽管心脏手术在心血管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带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也相当高。术后恢复通常涉及宿主的炎症反应,心肌缺血、内皮功能障碍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然而,我们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这限制了基于证据的改善患者预后的可能性。 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心血管手术后的代谢变化提供了新的工具。代谢组学可以全面表征术后代谢模式,揭示与手术应激和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相关...

血清氯浓度与成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结果

血清氯浓度与静脉输液治疗效果的关系研究 背景介绍 在重症监护室(ICU)中,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输液溶液包括“平衡液”(balanced solutions)和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saline)。近年来,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和患者层面的荟萃分析表明,与生理盐水相比,平衡液可能降低死亡率和减少肾脏替代治疗的需求。然而,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平衡液的使用却与死亡率增加相关。这种差异引发了对平衡液作用机制的探讨。 生理盐水的氯离子浓度(154 mmol/L)远高于平衡液(约98-111 mmol/L),因此,临床医生担心,对于血清氯浓度较高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可能导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进而造成不良后果。尽管实验性和非随机研究已经表明,快速输注大量生理盐水可能导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

达格列净通过肠道-肾脏相互作用缓解糖尿病肾病

Dapagliflozin通过肠道-肾脏轴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学术背景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40%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晚期会发展为DN。尽管临床治疗主要集中于控制血糖和预防相关并发症,但研究表明,单纯控制高血糖并不能有效阻止DN的进展。因此,探索DN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至关重要。 近年来,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在多种慢性疾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Dysbiosis)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密切相关,尤其是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会导致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加剧肾脏损伤。这种肠道与肾脏之间...

多囊蛋白2错义突变体的内质网相关降解机制研究

鉴定靶向内质网相关降解的多囊蛋白2错义突变体 学术背景 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ADPKD主要由PKD1和PKD2基因的突变引起,这两个基因分别编码多囊蛋白1(Polycystin 1, PC1)和多囊蛋白2(Polycystin 2, PC2)。PC2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疾病相关的突变会破坏其正常功能,包括信号传导和液体分泌。尽管已知PC1和PC2是ADPKD的致病因素,但大多数疾病相关的PC2错义突变如何导致ADPKD的机制仍不清楚。特别是,PC2错义突变是否会损害其折叠,进而导致其通过内质网相关降解(Endoplasmic Reticulum-As...

Runx2-NLRP3轴调控基质硬度引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

慢性肾病中通过Runx2-NLRP3轴调控基质硬度血管平滑肌细胞炎症 学术背景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不仅导致患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显著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动脉硬化(arterial stiffening)是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标志之一,主要表现为动脉硬度增加和血管弹性降低。研究表明,动脉硬化与低度血管炎症密切相关,但基质硬度(matrix stiffness)在炎症发生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索动脉硬化与血管炎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尤其是基质硬度如何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的炎症表型,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Zhiq...

肾脏到脑的病理α-突触核蛋白传播可能促进帕金森病

肾病与帕金森病之间的病理联系 学术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大脑中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异常聚集,形成路易小体(Lewy bodies, LBs)和路易神经突(Lewy neurites, LNs)。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α-syn的病理聚集可能始于外周器官,并通过类似朊病毒的方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CNS)。尽管已有研究表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KD)患者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但两者之间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肾脏在α-syn病理传播中的作用,并揭示肾病与帕金森病之间的潜在联系。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Xin Y...

肠道病原体Enterococcus gallinarum诱导小鼠和人类Th17和IgG3抗RNA自身免疫反应

学术背景介绍 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通常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引发,其发病机制复杂且不完全清楚。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疾病需要终身免疫抑制治疗,给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在自身免疫疾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那些能够穿过肠道屏障、进入全身循环的“致病共生菌”(pathobiont)。这些细菌可能在肠道外触发或加剧自身免疫反应。然而,肠道微生物如何具体影响人类自身免疫反应,尤其是如何诱导特定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本文聚焦于一种名为Enterococcus gallinarum(E. gallinarum)的肠道致病共生菌,旨在揭示其如何通过诱导Th17细胞分化和IgG3抗体的产生,从而在人类和小鼠中引发系统性自身免疫反...

Moscatilin通过激活IL13RA2依赖的STAT3抑制和减弱Wnt3/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血管钙化

Moscatilin通过激活IL13RA2抑制STAT3并减弱Wnt3/β-catenin信号通路来抑制血管钙化 背景介绍 血管钙化是一种血管壁中羟基磷灰石沉积的病理过程,常伴随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CKD)。血管钙化导致血管壁弹性降低,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如斑块破裂)的风险,并影响血管重建手术的效果。尽管血管钙化与多种疾病相关,但其治疗药物和策略仍然非常有限。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Moscatilin(也称为Dendrophenol)是从传统中药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炎症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oscatilin可能通过抑制炎症通路来发挥其生物活性。鉴于炎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