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激酶TRIB3通过USP10介导的去泛素化稳定SSRP1促进多发性骨髓瘤进展

伪激酶TRIB3通过USP10介导的去泛素化稳定SSRP1促进多发性骨髓瘤进展

TRIB3通过USP10介导的去泛素化稳定SSRP1促进多发性骨髓瘤进展 学术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和对治疗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尽管现有的多药联合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但耐药性和疾病复发仍然是治疗中的主要挑战。因此,深入研究MM的发病机制、进展机制以及耐药性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伪激酶(pseudokinase)作为一类缺乏催化活性但具有调控功能的蛋白质,逐渐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TRIB3(Tribble homolog 3)是一种重要的伪激酶,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肿瘤干细胞性、免疫调节和自噬调控等。然而,TRIB3在MM中的具体功能和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LGALS9B通过稳定EEF1D蛋白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发生和转移

lgals9b通过稳定eef1d蛋白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发生和转移 学术背景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每年有超过一百万新病例被诊断出来。由于其晚期检测的特点,胃癌的死亡率较高,在癌症相关死亡中排名第四。尽管在手术切除、辅助化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等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胃癌的治疗效果仍然有限,且复发率较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胃癌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全面分析胃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对于识别关键靶点、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近年来,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s)在胃癌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其中,galectin-9(lgals9)因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与胃癌预后不良的潜在关联而备受关注。然而,galect...

HIF-1α调控代谢重编程在IgA产生B细胞分化和肠道炎症中的作用

论文综述报告:HIF-1α调控的代谢重编程对IgA B细胞分化及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背景介绍 胚中心(germinal centers,GC)是免疫B细胞克隆扩展和抗体亲和力成熟的关键位点,也是抗体分子类别转换的重要发生地。在GC区域内,B细胞通过体细胞高变(somatic hypermutation,SHM)和类别转换重组(class-switch recombination,CSR)实现对IgG、IgA等抗体类别的生成。这一过程中,表观遗传的组蛋白修饰在转录可达性和DNA双链断裂修复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在GC区域内的低氧微环境(hypoxia)对免疫细胞代谢和功能调控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已有研究表明,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发生中的空间转录组分析:DTX3L和BST2作为关键生物标志物

数字化空间转录组研究揭示DTX3L和BS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 背景与研究问题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作为一种全球性高发的肿瘤疾病,其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是亚洲地区最为常见的组织学亚型。由于其进展迅速、治疗抵抗和高转移率,患者预后极差。早期发现和治疗ESCC已成为减少患者死亡率的关键。但是,ESCC起始和早期肿瘤发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尤其是从正常组织到低级别瘤样变、高级别瘤样变,最终发展为侵袭性癌症的动态演进过程尚有待深入探索。 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ESCC中肿瘤细胞的行为,却忽视了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

MECP2重复综合征的结构变异等位基因异质性及其对临床严重性和疾病表达变异性的影响

MECP2 重复综合征中的结构变异与表型变异性研究报道 学术背景 MECP2 重复综合征(MECP2 Duplication Syndrome,MRXSL)是一种 X 连锁基因组疾病,主要由 X 染色体上 MECP2 基因的拷贝数增加所致。这种疾病主要影响男性,临床特征多样,包括婴儿低张力、严重的发育迟缓、智力残疾、语言能力丧失、渐进性痉挛性瘫痪、胃肠问题、频繁的呼吸道感染和癫痫。虽然 MRXSL 病例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多样性,但目前尚不清楚基因组结构变异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具体联系。此外,复杂基因组重排(Complex Genomic Rearrangements, CGRs)在高达 38% 的 MRXSL 家庭中被发现,这进一步加深了对该疾病的复杂性认知。鉴于此,研究者希望通过综合基因组学、转...

通过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识别与PTSD相关的新DNA甲基化位点:一项包含23个军事和民用队列的荟萃分析

全基因组范围甲基化研究揭示PTSD相关的新DNA甲基化位点:23个军民队列的Meta分析 学术背景及研究目标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通常发生在个人经历极端创伤事件后。PTSD的症状包括侵入性记忆、对触发记忆情境的回避或情感麻木,以及持续的高警觉反应,这些特征可能显著影响心理与生理健康。PTSD已被证明与慢性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等,这与其患者自我保健水平较低、药物依从性差及更高的物质使用率有关。 尽管大多数人遭遇过创伤事件,但只有少数发展为PTSD,这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对PTSD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卵巢癌患者基因组不稳定性模式的研究

关于卵巢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研究的综合报道 背景与研究问题 卵巢癌作为一种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集中于拓展靶向疗法的可行性。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抑制剂的引入,为治疗卵巢癌带来了划时代的治疗新选择,这种疗法尤其对患有同源重组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 HRD)的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然而,HRD的驱动因素除经典的BRCA1和BRCA2突变(BRCA1/2 mutations,以下简写为BRCAM)之外,还有哪些基因或变异参与其中仍不清晰。此外,关于非BRCA基因组不稳定性模式及其对HRD检测和精准治疗的影响也缺乏系统性的理解。 基于此,Alan Barnicle等研究...

重新审视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的突变耐药性

重新审视Haemophilus influenzae的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的突变性耐药研究 背景与研究动机 Haemophilus influenzae(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机会性细菌病原体,能够引发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及侵袭性感染,如败血症和脑膜炎,特别是在婴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个体中。近年来,随着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BLNAR,β-lactamase-negative ampicillin-resistant)菌株的出现,以及基因型和表型耐药性之间的不明确关联,临床经验性治疗和患者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β-内酰胺类药物如氨苄西林曾是治疗H. influenzae感染的首选,但由于氨苄西林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许多国家的治疗方案已经向包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或第三代头孢菌素转变...

基于多组学数据的肺癌脑转移代谢脆弱性研究

肺癌脑转移的多组学整合分析揭示代谢脆弱性作为新型治疗靶点 学术背景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尤其是肺癌脑转移(Lung Cancer Brain Metastases, LC-BMs)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且预后极差。尽管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手段有所进步,但针对脑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案仍然有限,疗效不佳。因此,深入理解肺癌脑转移的分子机制和肿瘤微环境,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肺癌脑转移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多个层面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能够从多个维度全面解析肿瘤的分子特征,从而为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然而,目前关于肺癌脑转移的多组学研究仍然较少,尤其是针对原发肺癌与脑转移病灶的配对分析更为稀缺。因此,本研究旨在通...

CD30对生发中心B细胞动态及IgG1转换B细胞扩展的影响

CD30对生发中心B细胞动态及IgG1转换B细胞扩展的影响 背景介绍 CD30(也称为TNFRSF8)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最初被认为是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志物。然而,随后的研究发现,CD30也表达在其他淋巴瘤(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以及活化的B细胞和T细胞表面。在生理条件下,表达CD30的B细胞数量非常少,主要存在于生发中心(GC)或非GC表型的B细胞中,且通常位于GC内部或边缘。 CD30通过与CD30配体(CD30-L,也称为CD153)的相互作用激活,CD30-L由活化的T细胞等细胞表达。CD30和CD30-L以三聚体结构相互作用,进而招募TNF-R相关因子(TRAF)并激活NF-κB、MAPK和JAK/STAT等信号通路。然而,CD30...